编制依据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定(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 1-2002:1.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发布1.5 苏源环保工艺管道安装蓝图1.6 衬胶管厂家的衬胶管道装配图8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江阴澄星石庄热电厂lX13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工艺管道安装工程,本脱硫工程工艺管道主要指脱硫岛内外所有关于lX13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的工艺管道,其主要工作内容有:2.1吸收剂制备及供应系统管道,主要包括:2.1. 1石灰石供粉系统管道,即石灰石粉仓进粉管道,流化风管道、石灰石粉仓下粉管道等; 2.1.2石灰石供浆系统管道,即:石灰石浆液箱经山石灰石浆液泵输向吸收塔的管道,包括回流至石灰石浆液箱的管道等。
2.2烟气系统管道,主要包括:2.1.1挡板门密封空气管道;2.1.2烟道排液管道。
2.3SO」及收系统管道,主要包括:2.3.1浆液循环管道;2.3.2吸收塔溢流排净管道。
2.4氧化空气管道,即山氧化空气输出至吸收塔内的氧化空气管道。
2.5石膏排出管道,即吸收塔经山石膏排出泵至石膏旋流器或事故浆液箱的管道。
2.6石膏脱水系统管道,主要包括:2.6. 1 一级石膏脱水系统管道;2.6.2二级石膏脱水系统管道。
2.7废水处理系统管道,主要包括:2.7.1污染物去除系统管道;2.7.2加药系统管道。
2.8水系统管道,主要包括:2.8.1工艺水系统管道;2.8.2除雾器冲洗水管道;2.8.3冷却水系统管道。
2.9排空系统管道,即事故浆液箱管道与排水坑管道。
2.10压缩空气管道,即仪用压缩空气储罐进出管道。
9主要工器具配备其余小型工具若干10作业准备工作及要求4.1作业人员资质及要求4.1.1施工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管道施工项口的施工工序和安装工艺,并经技术交底:4.1.2作业人员要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
4.2 现场施工条件4.2.1与管道安装有关的土建工程已交接完毕。
4.2.2与管道连接的转动设备找正合格,固定完毕。
4.3 材料准备4.3.1所有管子、管件、阀门,法兰等安装零件到货,到货时应附有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质保书。
4.3.2对到货件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要求为:4.3. 3. 1无裂纹、缩孔、夹渣、粘砂、折叠、漏焊、重皮等缺陷;4.3. 3.2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尖锐划痕;4.3. 3. 3凹陷浓度不得超过1.5mm,凹陷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管子周长的5%,且不大于40mm。
11管道施工工艺5.1 碳钢管、不锈钢管施工工艺5.1. 1管道施工前应进行吹扫保持内部清洁。
5.1. 2施工所用材料必须具备材质单和出厂合格证方准使用。
5.1. 3设计未配管的管道应山现场专工统一设讣管道走向及布置,并严格执行做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走线短捷,工艺美观不影响通道。
5.1.4管道上两个成型管道相接应有短管连接,相邻两焊缝间距不小于管径且不小于150mm; 焊缝距弯头起点不得小于管外径或不小于lOOmmo5.1.5管道在穿墙,楼板时,位于墙、楼板的管段内不得有焊口,且必须设置穿墙套管。
5.1.6在管线上安装仪表插座,疏水管座需要开孔,且孔径小于30mm时采用机械加工,开孔应在管道安装前进行。
5.1.7安装管道时,不得用强拉、强推、强扭或修改密封垫的办法来补偿安装误差。
5.1.8管子对口时一般应平直,焊接角变形在距离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除特殊要求外,其折口的允许偏差d应为:5.1. 8. 1 管子的公称直径D a< 100mm时,a为2mm;5.1. 8. 2当管子的公称直径D a^ 100mm时,a>3mm:5.1.9管道安装完成后,探伤检查根据设计或《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相关要求。
5.2衬胶管道安装工艺5.2.1衬胶管道安装前,应检查衬胶面的情况,是否完好,并进行吹扫保持内部清洁。
5.2.2山于衬胶管道供货为配套管道,现场装备时,在对照设计图纸和厂家配管图后,正确施工,注意二次衬胶位置,防止出现强挤强扭现象5.2.3衬胶管道安装时,只能用依照厂家提供的图纸用螺栓进行连接,不得施焊。
5.3管件及阀门施工工艺5.3.1在现场配的管道安装时。
管道附件的安装应按照便于安装、使用及检修的原则进行布置,法兰及其它连接件的设置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上。
5.3.2阀门安装时应清理干净,保持关闭状态,安装和搬运时不得以手轮作为吊点且不得随意转动手轮。
5. 3.3阀门安装,手轮不宜朝下,且操作灵活方便,法兰垫片的规格、材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换,对于截止阀、止回阀、节流阀等有方向要求的阀门安装时应注意安装方向与介质流向保持一致。
5. 3.4安装时严禁把管道应力集中在阀门上,并根据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
5. 3. 5法兰连接时,应保持法兰面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 5%o,且不大于2mm。
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5.3.6法兰连接时应保持同轴,其螺栓孔中心偏差一般不超过孔径的5%,并保证螺栓自山穿入5. 3.7法兰连接除特殊情况外,应使用同一规格螺栓,安装方向一致,丝扣露出2〜3个螺距,紧固螺栓应均匀,松紧适度,并按图纸要求采用不同垫圈。
5.4管道支吊架施工工艺5.4.1在混凝土柱或梁上装设支吊架时,应先将混凝土抹面层凿去,然后固定。
固定在平台或楼板上的吊架根部,当其妨碍通行时,其顶端应低于抹面的高度。
5.4. 2不能在没有补偿装置的热管道直管段上同时安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固定支架。
5.4.3在数条平行的管道敷设中,其托架可以共用,但吊架的吊杆不得吊装位移方向相反或位移值不等的任何两条管道。
5.4.4管道安装使用临时支吊架时,应有明显标记,并不得与正式支吊架位置冲突,在管道安装及水压试验后应予拆除。
5.4.5在混凝土基础上,用膨胀螺栓固定支吊架的生根时,膨胀螺栓的打入必须达到规定浓度值。
5.4.6管道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吊架的固定和调整工作。
支吊架位置应正确,安装应平整、牢固,并与管子接触良好。
1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6.1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定(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部分)>> 中有关规定,经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2 施工人员须经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作业;6.3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尘及常温场所,附近不得堆放杂物。
配电箱、开关箱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的下面或侧面,电源的引出线应穿管并设防水弯头;6.4配电箱、开关箱的导线应绝缘良好、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导线端头应釆用螺栓连接或压接。
安装的接触器、开关等电气设备,应动作灵活,接触良好可靠,触头没有严重烧蚀现象;6.5 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保护接零外,还必须在设备负荷线路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开关箱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 1S;6.6 施工用电应采用防溅型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 1S;6.7吊装时要有专人指挥,指挥信号清楚明确,机械操作人员得到明确信号方保操作;6.8整个吊装、拖运过程必须遵守所有施工基本安全条例。
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6.9在吊装时,吊索捆扎应牢固,应有防滑、防风措施;6.10链条葫芦使用前,应做拉力试验合格,并不得超负荷使用,链条葫芦抛锚时,副链应绑在起重链上;6.11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废料应及时清理,工具及材料摆放整齐,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施工产生的边角料不得从高处抛下,应集中放在安全的地方;6.12卡扣不得横向受力;卡扣销子不得扣在活动性较大的索具内;不得使卡扣处于吊件的转角处,必要时应加衬垫并使用加大规格的卸扣:6.13电焊机外壳应有可靠接地:6.14在转动、调整、就位、拆装设备部件或在管子对口时,施工人员应协调一致,严禁将手伸入接合面和螺丝孔内。
如需清理时应釆取措施。
13危险点,危险源及预控措施14应急预案8.1 以总承包商安全工程师为主,分包单位安全员为辅,建立应急预案小组;8. 2 高空坠落8.4.1 发生事故必须以最快方式与相关人员联系,并釆取适当方式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然后保护好事故现场;8.4.2伤员送走后,组员须做好现场保护,并调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班组、人员情况等基本情况。
8.3人员伤害8. 3. 1 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财行救护:8.3.2发生人员中昌,应将中昙人员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再行急救:8. 3. 3 发生人员因有害气体中毒,抢救人员须做好防毒措施并应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处休息,如受伤人员发生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或请救护中心救援;8.3.4发生人员窒息,应首先将窒息人员移到通风良好处,揭开有碍呼吸的衣扣、领带等, 吸出伤者口中有碍呼吸的物质,进行人工呼吸,并关医院或救护中心救援;8.4.3 现场其他施工人员应为救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
8.4消防8.4.1 火灾初起阶段:8. 4. 1. 1火灾事故发生部位作业人员,应迅速切本区域电源,并通知专业电工及时切断整个临近区域电源;8.4.1.2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自救;8.4.1.3立即向项目部报告。
8.4.2火灾蔓延阶段:8. 4. 2. 1项目部立即加强灭火力量,组织兼职消防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补救;8. 4. 2. 2立即向宝鸡市119消防救援力量电话报警,并安排接应;8. 4. 2. 3立即组织力量疏散引导,对地周围进行隔离,快速转移重要物资;组织员工迅速有序地疏散至安全地带,并通报临近相关方及时采取必要应急防范措施;8. 4. 2. 4在应急情况下抢救重要物资和资料时,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疏散有序,转移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