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及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及习题
教学
评价
老师对学生
学生对老师
1、对上次作业的评价:○好○较好○一般;
2、对本次上课的评价:○好○较好○一般;
教师签字:
○特别满意
○满意
○一般
学生签字:
校区主管审核签字:
(2)物体位于地面上空2米处,下降3米后又下降5米,最后物体在地面之下多少米处
解:
(1) ∴ 夜间比白天最多低35℃。
(2) ∴ 最后物体在地面之下6米处。
[例8] 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 ,+4,+2, ,+13, ,+12,+8,+5。
(1)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解:
(1)
(2)
答:收工时在A地前面41千米,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3.4升。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填空:
1. 从中减去 与 的和是。
2. 比+3大 的数是。
3. 的绝对值与 的相反数的和是。
4. 的相反数是,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3. 数 是在数轴上表示 的点右边的数,则 的值( )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不能确定正、负
4.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 )
A. 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B.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
C. 被减数大于减数D. 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
5. 如果 , ,且 ,那么 的值是( )
解:
(1)原式=1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5)原式
[例5] 计算:
解:
原式
[例6] 已知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 ,点B表示的数为15,求A、B两点间的距离。
解:A、B两点间的距离为90
[例7] 用有理数减法解答下列各题:
(1)某地白天最高气温是20℃,夜间最低气温是 ℃,夜间比白天最多低多少℃
5.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2)
(3) (4)
解:
(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2] 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1)
(2)
解:
(1)原式
(2)原式
[例3] 计算:
解:原式
[例4] 计算:
(1) (2) (3)
(4) (5)
七年级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及习题
_______个性化辅导学教案
辅导对象
年级
教材
授课老师
学科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运算律,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简化运算。
2. 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及教法学法
调整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
2.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和减法意义的理解。
三. 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有理数加法与算术中的加法的意义一样,具有“总和”、“累计”、“共”的意义。
2.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二. 1. A 2. C 3. B 4. C 5. A
三. 1. 解:
(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5)原式
2. 解:
当 , , 时,原式
3. 解:
∵ , ∴ ,
又 ∵ ∴ ∴ ,
∴ 当 , 时,原式
当 , 时,原式
∴ 的值为10或4
4. 解:根据题意,得 ,
当 , 时,原式
课后作业
课堂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4.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减法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5. , 都是有理数,且 ,那么 。
二. 选择:
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B. 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C. 两个数相加,等于它们绝对值相加
D. 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不等于0
2.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若 , ,则
B. 若 , ,则
C. 若 , B. 13或 C. 3或 D. 或
三. 解答题:
1. 计算:
(1) (2)
(3) (4)
(5)
2. 已知 , , ,求 的值。
3. 已知 , ,且 ,求 的值。
4. 已知 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求 的值。
【试题答案】
一. 1. 3.75 2. 3.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