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经历发展阶段,其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18世纪至19世纪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一直存在的手工劳动,管理,实施由单个资本家,这是一切事物的个人经验与管理职能的分离。
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国富论》出版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作者亚当 ·斯密因此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创立者"的称号。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分析 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欧文的管理思想基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法国唯物主义学者的观点,人们有充分理由把他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2.20世纪20至40年的科学管理阶段
与经营权分离的资本家的阶段,管理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泰勒,和亨利·甘特
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
理论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亨利·甘特是泰罗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
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管理学界有人认为,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与控制的作法是当时管理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有了它,管理部门就可以从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表上,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完成,或使计划在预期的许可延误范围内得以完成。
3.1930年的行为开学理论
代表人物霍桑,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亚伯林罕·马斯洛,库尔特。
勒温
从1924年到1932年,霍桑实验持续了9年。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总结有以下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新的领导方式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X-Y理论管理大师
亚伯林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群体动态研究勒温最后的一大成就,就是他为群体动态研究中心设计了"行动研究"计划。
他接触了许多组织与个人,这些组织和个人都希望改进工业与社会团体中的群体关系,因此,他认为有必要进行很多的研究。
4.1950年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用数学的决策,并广泛用于计算机控制管理。
分为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茨,他从1941年始陆续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和发表了八九十篇论文,主要代表著作有: 《管理学原理》 、《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等。
孔茨的《管理学》这部著作,奠定了孔茨作为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学术地位,从而在西方管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孔茨还首次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说法。
1960年,他对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发表《管理理论丛林》论文,概括出六个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
1980年孔茨又撰文《再论管理理论丛林》 ,把流行的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十一大学派,并分析了学派林立的原因。
由此,孔茨又被称为 “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巴纳德,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1938《经理人员的职能》,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后人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对当代管理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以巴纳德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和成熟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即西蒙的决策理论。
他不仅适用于经济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决策,特别适用于行政组织,因为政府工作的大部分与决策有关
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又被有的学者称为因地制宜理论或权变管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找美国经验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的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
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 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 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其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
管理科学学派,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出版的著作很多,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
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是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的管理学派 。
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Application of System Management Theory),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融为一体,建立通用的模式,以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
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