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
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元谋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第一手资料最主要的途径是
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C.史书记载D.学者推断
2.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图中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3.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统治势力大增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在
4. 我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有这样的情节:摘星楼纣王自焚;周武王鹿台散财。

这部神话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涿鹿之战
B.西周灭商
C.商汤灭夏
D.炎黄阪泉大战
5. 如下图中有利于周统治“长久”的制度是()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皇帝制
6.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
A.提倡改革B.重视教育
C.以民为本D.发展经济
7.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

“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B.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D.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8.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9. 常州曾上演“烟雨春秋”水影秀,以水为台,以天作幕,展现了一个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

在这场演出中,哪一历史人物不能出场()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10. 下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错误的一项是
A.齐国B.楚国C.晋国D.燕国
11. 下边简图是用来描绘秦朝版图的,其中最南方应该填
A.海南B.东海C.长城D.南海
12. 如果要编排一部有关秦朝统一后的电视剧,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可能有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军机大臣
13. 中国银行行徽(图左)的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古代一种钱币(图右)。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汉朝B.唐朝C.秦朝D.宋朝
14.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 电视画面:秦始皇正在和众大臣召开重要会议,谈论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和价值。

你认为下列符合史实的应该是
A.旅游景点
B.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上的影响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列属于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7. 下列哪次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马陵之战B.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18. 秦始皇希望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传之万世,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却最先撕裂了他的希望,该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9. 《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

后来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了。

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A.刘邦实力一直强于项羽B.刘邦个人的战斗力强于项羽
C.刘邦重视民心,任用人才,项羽骄
D.项羽的人才更多
傲自满
20.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重用人才C.休养生息D.严刑峻法
二、综合题
21.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传)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

①女娲造人的传说②司母戊鼎③四羊方尊④都江堰水利工程⑤《论语》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传)史
料:
(2)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以上的史料②或史料④,写一则简介。

(要求50字左右,题目自拟)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1)材料一中的“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这位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思想学派的主张?这一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4)你最认同材料一中的哪句话?请说明理由。

23.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

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文帝和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些农作物的国家(举出两种农作物)?
(3)正是材料三中两位皇帝的开明政策才带来了什么盛世局面?
(4)通过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得到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请你写出三条)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归纳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原因。

(至少写出两条) (2)材料二表格中横线“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内容?
(3)材料三中“民勇于公战”与商鞅变法的三个方面中的哪一方面措施有关? (4)材料四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商鞅变法的作用?
(5)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