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2.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
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描述,正确的是()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3.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A.A点B.B点C.C点D.D点4.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5.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国人暴动6.下图是船型彩陶壶。
下列表述与图片无关(错误)的是 ( )A.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B.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C.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D.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7.台湾作家柏杨在《中国人的史纲》中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按其划分法,“传说时代”应指()A.盘古开天辟地B.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8.《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10.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孟子﹣﹣民贵君轻B.韩非子﹣﹣“兼爱”“非攻”C.墨子﹣﹣无为而治D.庄子﹣﹣以“法”治国11.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
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B.商鞅废除井田制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D.商鞅统一度量衡12.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楚国13.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A.夏朝B.周朝C.商朝D.秦朝1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16.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A.伶伦﹣﹣发明音律B.隶首﹣﹣发明文字C.嫘祖﹣﹣发明算盘D.仓颉﹣﹣养蚕缫丝17.“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A.“仁”B.“有教无类”C.“无为而治”D.“法治”18.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
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19.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A.土地私有B.确立县制C.鼓励生产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20.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B.发展经济C.勤政爱民D.增强军事力量21.“相传黄帝已经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作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宫殿和指南车。
”这些远古传说A.是由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想象虚构出来的东西B.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C.经口耳相传,是完全可以相信的D.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完全无法相信22.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 挖井饮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24.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25.《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黄帝、炎帝、蚩尤时期B.尧舜禹时期C.北京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26.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27.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
”西汉的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A.汉高祖、长安B.汉高祖、洛阳C.周武王、镐京D.秦始皇、咸阳28.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涿鹿之战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29.假如让你担任影片《商之重器》的编剧,你将选取下列哪副图片来突显主题A.B.C.D.30.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A.丞相制B.郡县制C.州县制D.县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代。
从劳动工具上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国至迟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所以答案选D。
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10年,秦朝已经建立,秦始皇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当时的书写材料是竹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A解析:A【解析】【详解】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即秦朝,故A符合题意。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
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大良造鞅"就是商鞅。
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
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包括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件大事,即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被大夫田氏取代,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船形彩陶壶为1958年陕西省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在两侧的腹部,各用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渔网挂在船边,似正撒网捕鱼,又像小船刚刚捕鱼回来,在晾晒鱼网。
陶壶上端两肩上,横置两个桥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绳背负,随身携带。
这件陶壶的壶身两侧均画有鱼网纹,学者认为当时原始人已有划船撒网捕鱼的能力,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船型彩陶壶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很高,ABC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船就是黄帝的发明”这种说法不能从船型彩陶壶上得到印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图片船型彩陶壶的历史,通过船型彩陶壶的发掘和考古价值分析,四个选项的说法,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黄帝是传说中的上古人物,他发明了舟车,但与题干船型彩陶壶无关,可以排除,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7.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人部落联盟时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因此“传说时代”应指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盘古开天辟地,属于“神话时代”;选项C夏商周时期,属于“半信史时代”;选项D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解析: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家分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B解析: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A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
故选A。
1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时间是公元前344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统一度量衡,让秦国各地在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上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给当时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题干图片铜方量是古代计算容积多少的器具,正符合商鞅变法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