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励志的感人文章

感恩励志的感人文章

感恩励志的感人文章
吃饭
“咋吃啥菜都没味道?”母亲的声音不大,还伴随着一声轻叹。

“现在的人,都吃馋了,见啥都不稀罕,吃啥都不香。

”你附和了一句,头也没抬,依旧往嘴里拨拉着饭菜,吃完饭你得赶紧出去一下。

你总是那么匆忙,匆忙到母亲的话语像风儿吹过,在你心里留不下一点痕迹。

或许人的衰老,就是从味觉开始的。

这是你过后才想到的。

随之而来的,是许许多多重叠的影像,在所有的影像里,她都表现得那么没有食欲。

而你,当时竟然可笑地觉得,那是因为她跟着你们兄妹享福了,啥都吃过,也就啥也不觉得香了。

当你在一本权威杂志上看到美国最权威的机构已经证明“人的衰老是从味觉开始”时,你狠狠地捶打着自己,觉得自己真是个混蛋!
睡觉
“咋老睡不踏实?”在你面前,母亲说啥声音都很小,显得很随意,随意到她的话进不了你的心。

“人老三大病——怕死,爱钱,没瞌睡。

正常,没事。


你觉得那不是一件事,至少不是一件足以引起你重视的事。

后来你才知道,严重失眠对年老体弱的母亲来说,是致命的,让她神情恍惚,让她各方面急剧衰退。

你记起许多——小时候睡觉时,母亲总将你的被子暖在火炕最热的地方,她自己就睡在最凉的墙边儿。

就那样,母亲还给你的被子上再盖上一层被子保暖……
聊天
你的余光瞧见母亲倚着门框看着你,你说:“你自己看看电视吧,电视多好,随便调台看。

”你想打发母亲离开,再说了,她站在那里,你也不能静心写作。

多少次,你看见电视开着,被调到无声,她怕影响你写东西。

而她,蜷缩在沙发里,显得那么瘦小,那么无力——已经神游他方了。

偶尔你也会良心发现,想陪她说会儿话。

可她一开口,就是30
年前你们如何如何。

你就烦了,就腻了,因为那些岁月已经遥远到
你自己都快淡忘了。

于是你很少陪她,留给她的,是无边无际的寂寞和眼睛里越来越深的空洞!
一声长叹
你懊恼,你气自己,都是在母亲已经走了之后。

母亲在时,你总觉得属于你们的日子很长,你的心里、你的嘴边总挂着一句话:“有时间再……”
直到有一天,她彻底将自己的生命放弃,你才觉得悲哀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你无从躲避。

你不能原谅自己,你甚至想不明白自己何
以如此冷漠,应该是至亲至爱的人,却偏偏被自己忽略了。

想到这儿,我的心在滴血,目光紧盯着“因为儿子而贫穷”那句碑文,抱着愧疚问自己:父亲母亲来到这世上,就是注定了要为儿
子们而辛劳、焦灼、贫穷一生的吗?又充满着怨恨问上帝:为什么就
不能让我的父母再多活几年?他们的儿子已经有能力让他们不再辛苦
不再贫穷了,为什么让他们在一个该享福有福享的年龄离我们而去呢?难道,他们注定是这世界上活得最苦的父亲母亲?
我的眼眶里盈满泪水,目光移向“因为儿子而富有”那后一句碑文。

忽然想起有好几回清明节祭祖时,母亲对我们说的那番话:
“总有一天父母亲也会离开你们的,到那时不在于你们烧多少纸钱
给我们,只要能听到人家说起刘家的几个儿子没让他们的父母白苦
一场,那就让我们欣慰了。

陈老总不是有句‘捷报飞来当纸钱’的
诗吗,就是这个意思。

”我终于悟出,这后一句碑文源自母亲生前
留下的隽永的教诲,春哥这样表述已转换成我们向父母许下的诺言。

那碑肃立在父母的墓前,我相信他们在天有灵会看到它的。

所以,二十年了,每年清明节的前夜,我都会在寂静的夜里理一理过去的
时光,理一理曾经的往事,也理一理复杂的心绪,问一问自己明天
回去有什么话要对父母说,有什么事能让父母高兴的,就像是要赶
赴考场面对考官的考问;到了墓地头一桩事就是去擦一擦那块碑石,
然后点燃两支香烟供在墓前,默默地向父母说着心里的话。

记得那年回黄桥当镇长的前一天,我独自去了一回父母的墓地,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对父母说:“儿子明天就要回来做镇长了,我会
踏踏实实为家乡做点事情,对得起我是刘家的儿子。

别人离开了可
以不回来,我不能不回来,父亲母亲的墓在这儿呢……”那天离开
墓地,我专门约请家兄和平日走得近的几个亲戚吃了顿饭,开场白
便对他们说:“人家都说东西南北中,黄桥最难弄,偏偏让我回来
当这个镇长。

今天设‘鸿门宴’,拜托你们三件事:一不要有什么
事找我的麻烦,二不要揽人家的事给我添乱,三不要借我的名去办
什么事。


当时心里这样想的:刚才我向父母许下的诺言连上帝也听见了,我自己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可不能让兄弟们碍了我的事叫我有口难辩。

卸任回城那天,我在烈烈寒风之中赶去墓地向父母告辞,恭恭
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简简单单只说了两句话:“父亲母亲,我在黄
桥的工作结束了,儿子没有给你们丢脸。

儿子就要回城里了,明年
清明节再回来看你们。


清明节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里又一次困惑了:报纸已捎信给父母看了,他们一定是为儿子高兴了,高兴之余便是期待。

春哥去当兵的那几年,父母总是天天望眼欲穿,期待着儿子的
来信,今天收到了,明天又开始了新的期待。

我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可接下来却又不知道往哪儿去写,便陷入了沉思。

也许刚从父
母的墓地回来,思绪还没走出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便不由自主地
顺着父母走过的那条充满艰辛的路去寻觅,于是想起了母亲的烟摊:
于是,我一次次顺着父母走过的路向前寻觅,往昔岁月里那些生活的情景,昔日街巷里那些生命的影子不期而至。

我把我看到的、
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我把我那个曾经搬过七次的家和那些生命
里的故事、生活的况味记录下来;我把我所熟悉的那些平凡、普通、
庸常的一群人,那些贫困、卑微、寂寞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
命运记录下来,一旦见了报又一次次随着那清明节燃烧的纸钱捎给
父母去看。

母亲是一个总是把坚韧的意志和母爱的伟大融于常态的人。

譬如,那年母亲偏偏是选择在冬天去十字街头摆起了烟摊,以自己二十年
的艰辛乃至生命代价作为本钱去换取儿子们的成长。

我曾在《本钱》这篇文章里感慨“母亲当年拿定这样的主张,是一种面对困惑的从容,是一种不向周围祈求的大气,是一种看得很远却又超乎寻常的
高度”“是这样的母爱:一种热度,近乎于滚烫;一种财富,近乎于
无价……”这种体味,随光阴流转,在我心里愈加深切。

我将书稿整理完毕送去凤凰出版社的那天夜里,梦见了花园桥下的那个家,我告诉父亲母亲说:“儿子已退居二线,过两年就要退
休了。

虽然还忙点事情,有时间就写写文章,都是你们那段艰苦岁
月里的那些事,那些人。

”母亲微笑着说:“儿子,想写就写吧,
这是我和你爹的福祉,也是你的福祉。


清明节又要到了,我还拿什么去告慰父亲母亲呢?我想,父母一
生看轻钱财,看重的是儿子们能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富有,于是写了
这篇文字。

我只是常常在梦中看见他们欣慰的笑容,而在他们的墓
前只能默默地用心灵去感悟。

也许,那一片盛开的油菜花就是他们
绽开的笑容。

一次,我听一个年轻人说:“今天我父亲做的事很不对,我就把他狠狠痛斥了一顿。

”当时,他一副很英雄的样子。

其实这是不对的,即使他父亲有错,这种做法也不恰当。

父母毕竟是长辈,要以柔和的语言来规劝。

倘若因看法各异,父母不接受
你的观点,你也应婉转地给他讲道理。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下来哭着劝阻,但父亲不为所动。

猛然间,他机灵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

但我有个要求:请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地问:“你要这个干什么?”
“等您老了,我也要用它把您扔掉。


父亲听了,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父亲大悟,赶紧把老人带回家好好奉养。

所以,纵然父母做得不对,性格难以沟通,子女也应巧妙地循循善诱,让它们放弃错误的做法,而没必要言辞犀利,令他们难堪。

父亲不采纳他的建议。

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李世民就在军帐外面嚎啕大哭。

李渊见儿子哭的那么伤心,所分析的道理又比较中肯,于是及时停止了进攻行动。

所以,对于父母的错误,子女应想方设法温和劝谏,若能这样,父母很可能为之动容。

如此,既保全了父母的名声,也尽了自己孝顺的本分。

看了“感恩励志的感人文章”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