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

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关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专业班级国商专2008-01学生姓名滕杨学号2008631616指导教师胡琳祝职称讲师评阅教师职称2011年6月15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年月日摘要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指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比例关系。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重镇,重庆市面临特殊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即将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层层推进,重庆市必须在已有的对外开放的水平上,进一步扩大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发挥现有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进行“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

本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同时结合重庆本身经济状况,对重庆产业结构进行现状分析,发现当下重庆产业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现状,找准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再针对发现的问题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重点和措施、产业的地区布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结构优化第三产业ABSTRACTIndustry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technical and economic links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the number of, mainly referring to the first, second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the number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As the only municipal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largest industrial city of southwest China, Chongqing face speci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imminent accession to the WTO, promoting layers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ongqing to open in the existing level, to further exp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leveraging existing and potent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advance and retreat"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a background of economic conditions in Chongqing itself, on the statu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ongqing, Chongq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present some problems,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identify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Chongqing, and then used for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Chongqi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priorities and initiatives, industry,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responses.Keyword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 structural adjustment ; structural improvement ; tertiary industry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一绪论 (1)二产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2)(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2)(二)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 (2)1. 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 (2)2. 产业结构演进随时间推移而趋于良性循环 (2)3. 产业结构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 (2)三重庆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3)(一)重庆市产业结构的现实格局 (3)(二)重庆市经济增长的SSM分析 (3)(三)重庆市第三产业的质量不高 (3)(四)重庆市产业结构梯度层次变化明显 (3)(五)过剩和短缺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4)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5)(一)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5)1. 利用重庆产业密度 (5)2. 利用重庆的重点发展区域 (5)(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 (5)1. 农业结构分析 (5)2. 工业结构分析 (5)3. 第三产业分析 (6)五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7)(一)调整产品的主导形势 (7)(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 (7)(三)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8)(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收入弹性 (8)六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一绪论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全市幅员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59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729000(万元),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处,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重庆不仅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而且也是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空交通枢纽地。

直辖十四年以来,重庆经济水平得到迅猛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直辖之初的1350.1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096.66亿元,翻了3.7倍之多;2009年人均GDP达到了18025元,是1997年的3.8倍;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18.05亿元,经过十四年的努力,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已达1290.18亿元,是1997年的10.9倍,保持了年均24.28%的高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8年,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5.87%、14.66%和13.61%,产业构成由1997年的22.6:39.7:37.7转变为2009年的11.3:47.7:41.0。

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上,与另三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而良好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找出发展中产业结构的不足,并使之合理化、高度化,是重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产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一)产业结构的内涵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

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

(二)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1.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所谓非均衡性是指在一定的总体收入水平上,三次产业的比重呈非均衡状况,即有的产业比重过大,有的产业比重过小。

如果分别从三次产业内部观察,这种非均衡性则更为明显。

2.产业结构演进随时间推移而趋于良性循环这主要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偏差不断被矫正。

这主要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偏差不断被矫正。

1949年,我国农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58.5%,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仅占30%。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扭转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注重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也逐渐协调稳定起来。

在农业内部结构方面,以“以粮为纲”转变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3.产业结构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纵观产业结构演变史,可以发现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采掘业向原料工业、初加工工业再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从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