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前言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
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特别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市场冲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总结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牲,坚
持和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的科学、合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长
年以来,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
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
该调查对**乡进行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教训、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乡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容摘要
一、**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如
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乡紧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
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乡大部
农民仅仅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停留在“吃饭种田,种田吃饭”的低层次水平,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农民不肯去
冒险,认为种“老六样”“老两茬”保险,宁可亏本挣吃喝。
还有的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于求成,认为农业产业结构一调就灵,一调就富,结果一遇挫折
就灰心丧气。
同时,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
识不足,措施不力,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一定程度上也减
缓了调整进程。
二是不知道如何调整。
农民综合素质明显偏低。
首先是农民
整体性文化素质偏低。
市场竞争越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激烈,现代农业的科技依赖性就越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强,没有一
定的知识水平,其对市场变化规律的把握,对能够带来高效
益的新技术的掌握,适销对路产品的科学营销就不会达到理
想境界,也就难以承担起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任。
其次是部分
农民市场决策水平不高。
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跟着感觉走”,靠经验经营,看大众行事,结果常常使农产品品种种
植单一、质量不高,上市集中。
再次是部分农民产业结构调
整意识滞后,常常在根本没有把握市场总体运行态势与规律
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农产品,结果是产品越此文来源于文秘
家园多价格越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低,农产品的总体规模效
益呈现递减状态。
一些乡镇干部缺乏市场观念和经济知识,到底如何调整,心里没底,办法不多,甚至有些干部错误的
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自己的事,调整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安于现状,不愿意调整。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农民
有承穷受穷的思想,缺乏敢闯先、敢冒险的劲头,还有一些
农民种惯了“老六样”“老两茬”,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担心调来调云没有成效。
也有一些乡镇干部鉴于以往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卖难”现象,求稳怕乱,宁可让农民
在收入上受些损失,也不愿因调整惹出麻烦,致使一个个机
遇擦肩而过。
(二)本次调整成功的经验
一是紧抓机遇,在大政策环境中求发展。
本次调整,**乡抓住了县委***书记蹲点调研的机会,抓住了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会,抓住了***市建设中国药都的决策机会,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建万亩生态种养区的决策,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帮助,所以效果突出。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经济。
本次调整,**乡首先跳出了以粮为主的单一圈子,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大农业,不仅围着市场转,而且迎着市场干。
其次立足市场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认清了自己身边的土地、山场、气候和人才、资金、环境的优劣,扬长避短,真正找到了本地与市场的结合点。
再次把握好了本地经济的特色,在支撑本乡域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做文章,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
如**村气候、土壤、水分均十分适宜药材生长,加之农民也有种植药材传统,本次调整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抓住退耕还林机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很快西竹村由穷变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村”。
三是多策并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首先是搞好产前技术培训,把科技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
每年利用科春农闲时节,以实施科教兴农工程为主要内容,以乡村家技术为主阵地,对乡村干部和农民进行相关产业适用技术培训中。
其次是搞
好产中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根据各产业不同生产环节技术需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
再次是政策引导推动农民自觉使用科学技术。
采取优先扶持使用新技术经营新产业的农户等措施,使农民尝到甜头,看到效益,从“政府要我调整”转变为“我要调整”。
四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协会,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立体种养园区5个村,村村成立了中药村协会。
***、***和**三个村成立了食用菌协会。
依靠畜牧**防疫技术分站,成立畜牧防疫灭病协会。
11个枣园建设重点村,都成立了大枣协会分会。
乡政府在协调工商税务,提供场地房舍占地,加强集贸市场管理整顿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绿灯,在全乡上下形成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发挥农业生产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激发生产全力。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乡培养出了一批致富典型,如**村种养大户***、***、***,***庄园大户***等,他们的致富事迹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为突出成效,但是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把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破除保守思想、小农意识。
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不调整就没有出路,实现基础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调整是必由之路。
同时,也要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种什么,不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后发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有规模才有市场,有规模才有效益。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的思路加快调整,努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必须树立两种意识。
首先要树立经营意识,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经营农业,牢固树立“效益观”。
无论种地还是养殖,都要算经济账、效益账,以谋取最大利润作为调整的核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同时,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壮大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
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
市场瞬息万变,任何经营都有风险,调整农业结构也不例外。
调整出效益,同样也有市场风险,高风险中蕴含的是高额的回报,要敢于面对赢亏,努力规避风险。
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做到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销”而种。
要探索采取
农业结构调整参保和建立“风险联营”机制的办法,降低农民投资调整的风险,调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
三是要从简单生产和出卖资源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乡药材种植已具规模,但没有一家加工企业;红薯加工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更没有形成系列产品和品牌优势;全乡已有2万多平方米食用菌生产规模,却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单靠与外地联合,出售原料产品;全乡每年有5万头猪出栏,却没有一家肉猪屠宰加工企业等等,这些农副产品没有产生附加值。
乡政府要着力引导经济能人依靠本乡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努力实现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使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四是要变农业产业化靠政府推动为主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为主发展。
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化,必须靠市场机制来推动。
乡村两级要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培养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运行,完善各类协会《章程》,引导合作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关系,树立有偿服务观念,树立协会与农户共同发展的理念。
形成共存共荣,互利协作,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