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沉井制作及下沉施工方法(一)钢筋混凝土沉井制作施工施工总体方案①沉井结构施工方案:将沉井的井壁结构,在地面下的基坑中先预制好,待其达到设计强度后,再使用稳定均匀的排水法下沉至设计标高(发生涌水情况时立即改用不排水下沉法下沉),及时浇筑混凝土或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待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井内抽水和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②沉井井壁采用一次制作,一次下沉。
制作时设素混凝土基础、砖胎模和砂垫层,以满足沉井的自重及模板等施工荷载作用,基础对承载力要求。
本沉井下沉过程中穿越的土体,大都为隔水良好的粘土或粉质粘土,因此尽管其井位距离河边较近,但仍可以采用成本低、稳定性好的排水下沉法施工,但可能在接近设计标高时,遭遇粉细砂发生涌水,由于沉井的水源补给较快,为减少沉井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地基的影响,沉井施工可改为不排水下沉,水下封底。
由于事先对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已经有所预计,故做好施工准备是关键。
沉井制作的砼采用商品砼。
(二)施工工艺顺序开挖并填筑沉井制作平台→浇筑刃脚基础→沉井制作(沉井如不超过8m,刃脚及井壁可一次制作,超出8m的两次制作)→破除刃脚基底加固层→排水挖土下沉→(当遭遇粉细砂出现涌水时)改用不排水下沉至设计标高→普通混凝土或水下素砼封底→养护、抽水→底板钢筋砼施工→浇筑后背墙等。
(三)开挖基坑,降低初沉标高为减少沉井下沉挖土的工作量,沉井制作前,首先用挖掘机开挖一深度3m左右的基坑,基坑直径大于沉井直径约3.0m,基底承重素混凝土制作后的标高,控制在地下水位以上0.5m左右,同时基坑内不得有积水。
根据沉井部位的地质状况,为保证沉井制作阶段的稳定,应将杂填土层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夯实0.5m深的粗砂基础,浇筑素混凝土承重板,基坑初挖深度约为3.5 m,沉井初沉标高设为地下水以上约0.5m,为了搭设脚手架及排水需要,基坑开挖尺寸每边比沉井结构外尺寸宽1.5 m。
(四)钢筋混凝土沉井(检查井)制作工艺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制作工艺,参照钢筋混凝土沉井工艺执行。
(1)沉井制作顺序测量放线→支设刃脚、井壁内模→绑扎钢筋骨架→封外模→砼浇筑→养护、拆模→下沉准备。
(2)刃脚支设采用垫层法,结合刃脚内侧砖模承重支垫,以保证浇筑井筒稳定。
刃脚外侧模板采用1830×915×10mm竹胶板,模板支撑木采用120×60mm方木,横向间距500mm,竖向间距500mm;施工脚手架沿刃脚外围搭设,不与模板系统相连。
沉井预制刃脚的垫架结构图4-1:(3)沉井模板制作及支撑沉井为园形结构,因直径较大内外均采用钢模板,刃脚内侧及局部无法使用钢模板时,采用木模配合,内外模板间设置Φ12㎜止水螺栓(本止水螺栓专为配合钢模使用,中间部分为扁钢,伸出模板后焊Φ12㎜螺纹配合螺帽与山形卡固定,下同),支撑架采用Φ48㎜钢管脚手架。
模板支设应垂直,拼缝严密平整,砼浇筑前模板涂刷脱模剂,使砼表面有较好的平整度。
模板两侧用2根Φ48㎜钢管及山型扣件,结合Φ12㎜止水螺栓进行固定。
螺栓的水平间距为0.9m,垂直间距不大于0.9m(螺栓应呈梅花型布置)。
在螺栓中部加焊40×40㎜、厚2-3㎜的钢板止水片,并在螺栓处的模板内侧设高2~3cm的截头锥形木块、拆模后取下木块割掉螺栓头,用掺UEA膨胀剂的砂浆把锥形内槽填平。
由于水工构筑物的钢筋直径较大、较密,可以将全部钢筋扎成符合技术要求的钢筋网后,再同时支立内、外模板。
这样做对工艺要求较高,但快捷方便、适合技术熟练的技工操作。
也可先支立内模,立完内模进行钢筋绑扎,检查合格后再立外模。
搭设内外脚手架时,应在脚手架立杆的底部设垫板,因本工程脚手架的高度均在5.0m以上,因此需设一道以上的剪力撑与地面成45o夹角,以确保脚手架稳定。
沉井刃脚模板的支立,在沉井的模板施工中工艺最为复杂,矩形沉井刃脚模板的支立要求高于圆形沉井,以下是我单位在其他工程中支立的沉井刃脚模板实例,如图4-2;模板工程施工完毕,经自检合格且施工面清理洁净后,即邀请建设方、监理方、质量监督方验收。
验收合格后,应保护模内清洁,再次检查模板及其支撑系统不得承受其他非法荷载,施工脚手架不得与模板相联接。
(4)钢筋工程所有进场钢筋必须要有合格的材质证明,在现场旁站监理的监督下经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进场钢筋应按规格分类挂牌堆放,要严格遵守“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以确保原材料质量。
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场制作成型,直径Φ16mm以上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钢筋接头数量及安装位置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布置。
钢筋绑扎顺序为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绑扎要牢固,井壁内外层钢筋间要设定位支撑,并采用同级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保证钢筋在砼中的有效截面,钢筋绑扎完毕,须经自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绑扎完成的沉井钢筋见图4-3;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在上外模前安装预埋件,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应准确无误并经土建、安装技术员再次的核对。
为保证预埋件不移位,应将预埋件与池体上的主钢筋焊接牢固。
每部分钢筋绑扎完毕后应自检,合格后请监理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签字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5)井筒砼浇筑①砼浇筑本工程沉井施工采用商品砼、汽车泵泵送施工。
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40㎜。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掺入一定量的减水剂。
沉井砼浇筑前,应做好详细安排,确定浇筑部位及顺序。
做好混凝土的现场试样工作。
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0m,通常使用汽车泵的垂管直接将混凝土导入浇筑部位,如果池壁的有些部位钢筋密集汽车泵的垂管无法插到位时,在施工中应预先设置流槽并注意流槽的拔出方式。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整圈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40㎝,相邻两层浇筑时间不得超过2h,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座沉井刃脚与池壁不留施工缝。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间要控制好。
在预留孔和预埋件周围应辅以人工插捣,要派有施工经验和责任心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必须做到避免漏捣和振捣过度。
在浇筑沉井池壁的混凝土施工时,经理部的总工、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工程部长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全程在现场协调、指挥。
②成品保护池壁混凝土养护的好坏,对其强度及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在混凝土进入终凝后即可用草袋覆盖,设专人湿润养护28d。
③管道穿墙部位处理按设计要求,管道穿墙设预埋套管,套管应除去铁锈及油污,以防止与混凝土粘结不良而出现缝隙漏水,并按要求设止水环。
由于预埋套管直径较大,底部不易捣实,施工中应在管道底部开设浇筑振捣孔,待其底部混凝土浇捣密实后,再将孔封严。
④沉井制作质量应符合下表的偏差要求沉井制作及允许偏差(五)沉井下沉(1)下沉准备工作下沉前进行结构外观检查、评定;检查砼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下沉前要用75#水泥砂浆砌筑100#砖,将顶管预留管道的孔洞堵死。
(2)刃脚垫架、加固层的拆除垫架及加固层的拆除,应在刃脚砼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进行,拆除工作应对称同步进行,拆除时要加强观测,防止沉井倾斜。
(3)沉井下沉及取土根据地质、地下水及沉井在到达井底标高附近时的情况,本工程沉井下沉施工大致分为两种施工方案进行:①正常下沉:采用排水下沉,由于下沉时有出土的提升高度较大,刃脚间土体施工面积小的特点,下沉施工主要采用长臂挖机取土、人工配合清底的方法(长臂挖机下沉见上节图1-7),如有必要时也可采用人工挖土、装土斗,汽车起重机吊土斗出井的方法取土。
人工挖土便于沉井初始阶段平稳下沉的控制。
本沉井虽属于各部分重量在几何上对称的沉井,但在挖土时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果使用机械抓斗开挖,抓斗无法准确取土,单靠刃脚切土下沉也许会产生严重的下沉不均匀,机械抓斗也会损伤井壁内墙的刃脚基础,故有时只能使用人工掏土法,将刃脚基础以下的土掏空的办法来下沉,这种办法施工人员有时会钻在刃脚下掏土,应十分注意沉井的突沉现象,要设立专职的监督人员在井内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是防止高空坠物和沉井突沉伤人。
使用该方法让井按规定的偏差,缓缓下沉至设计底标高,如果不出现预先设想到的井底涌水、涌砂现象,则应快速进行素混凝土封底工作,一旦封底完成后2小时,就可以灌水辅助封底混凝土镇压地下水,保证封底混凝土的稳定,此时沉井下沉大功告成。
如果尚未到设计标高发现沉井内开始涌水、涌砂时,应尽快撤出人员和机械设备,可继续采用不排水下沉法继续施工。
②不排水法下沉施工:当已知井内将出现较大量的涌水、涌砂情况时,应使用准备好的水泵向沉井注水,并且使井内的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使沉井内外水位达到平衡状态。
采用不排水下沉,通常是用吸砂泵抽取被高压水冲刷、搅动的沉井内的泥浆,达到将井底泥沙挖掘出井外的目的,因此整个系统除配备吸砂泵外还应配高压水泵、管道及水枪。
抽砂系统工作时,将水枪头与吸砂泵的进水管头部连结,利用水枪的高压水流将进水管头部的土质冲击松散,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泥浆,吸砂泵将泥浆抽吸至沉井外泥浆池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上部的清水通过高压水枪重新流入沉井内循环使用,沉淀后的泥浆做外运处理。
使用泵抽泥浆时,对本工程的沉井应注意:要配置二台左右的吸砂泵,对称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在井壁两边慢慢抽吸泥土,因为该部位的泥土只能靠泥沙被抽取后,形成较陡的坡度,土体自然坍塌才能被挖取,故挖掘困难较大。
为均匀下沉应该待抽取泥浆的部位有下沉迹象后,再抽取其他部位的泥土,反复循环抽取泥土,数个下沉循环后,沉井即可到位,准备封底。
(六)沉井封底(1)沉井干封底当沉井下沉至底标高,井底未出现承压水涌入的情况,就可以实现干封底,干封底由于使用商品混凝土,又能够看的见,故没有技术难度可言,整理好沉井的取土锅底后,就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时注意标高的控制和振捣密实就行。
干封底根据本工程沉井大部分在软土中施工的特点,应该加快施工速度,以免在封底施工进行了一半时,出现涌水现象,另外封底后2-3小时应进行注水,保持封底混凝土初凝后的稳定。
(2)沉井带水封底带水挖掘后的封底应注意以下内容;1)沉井下沉到距设计高程0.2m时,停止井内挖土和抽水,让其靠自重下沉到设计高程或接近设计高程,再经2~3天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24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
2)设置不少于1根Φ250钢制导管,导管内壁应光滑、内径一致,管接头要密封良好不漏水,且便于拆装。
3)导管应设球塞,控制砼下沉时井内水从导管挤出,损害砼的质量。
水下砼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20㎝,浇筑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砼管的混凝土充满度。
4)水下砼封底的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导管周围扩大。
导管中的砼应连续浇筑,直到完成不间断。
随着砼浇筑不断提升导管,并应使导管底部始终埋在砼内1.0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