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磁性磁导率和磁化率

物质的磁性磁导率和磁化率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对通常的永磁体的应用而 言 , Hg 越 大 越 好 。 因 此 、 在设计磁铁时,应使其工 作点在图中的D点附近。同 时、(BH)max越大, Hg 也越 大。 (BH)max越高,所需要 的磁体体积就越小 (BH)max 的大小取决于磁感矫顽力 Hc、剩磁Br和隆起系数γ, 即:
旋转平面与畴壁平面平 行,两个畴的磁化方向 相差180
壁 奈耳(Neel)
磁畴壁
畴壁内原子磁矩的旋转 平面与两磁畴的磁矩在 同一平面平行于界面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布洛赫
奈尔壁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二)磁畴移动与磁化过程
磁化过程: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由宏观的无磁状 态转变为有磁状态的过程。磁化是通过磁畴的运动来 实现。
第三章 磁性功能材料
本章主要内容
• 磁学理论 —— 物质的磁性、磁性的基本物理量 • 磁性材料分类 —— 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半硬磁
材料 • 磁性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应用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一) 物质的磁性 将一个面积为(A) 、通有电流 (Is)的环型导体放入磁场中,该 环型导体将会在磁场(H)的作用 下发生偏转,即环型导体受到力 矩的作用。力矩(M)的大小可由 下式表示:
MS: 饱和磁化强度 Hc:矫顽力 Mr或Br:剩磁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损耗: 软磁材料磁化一周总的能量损耗W,由涡流损 耗,磁滞损耗Wh和剩余损耗Wr三部分组成,通常以每公 斤材料损耗的功率表示,即:
W=We+Wh+Wr We:在交变磁化条件下,材料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产 生的涡流引起发热产生的损耗。循环磁化一周的涡流损 耗与材料的电阻率、厚度D、磁感变化幅度Bm关系如下: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一) 磁畴结构
在铁磁性材料中,原子磁矩平 行排列,以使交换作用能最低 。但大量原子磁矩的平行排列 增大了体系的退磁能,因而使 一定区域内的原子磁矩取反平 行排列,出现了两个取向相反 的自发磁化区域,降低退磁能 ,直至形成封闭畴。每一个磁 矩取向一致的自发磁化区域就 叫做一个磁畴。
立方结构单晶铁磁材 料的磁畴结构示意图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Co中的磁畴结构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磁畴结构包括磁畴和畴壁两部分。磁畴的体积为 10-1~10-6cm3。畴壁是指磁畴交界处原子磁矩方向 逐渐转变的过渡层
畴壁两侧的原子磁矩的
布洛赫(Bloch)

磁畴壁
(1.25~12.5Oe)
硬(永)磁材料 Hc>1000A/m(12.5Oe)
铁芯材料
变压器、继电器
磁头材料
录音机
磁记录材料
磁带、磁盘
磁致伸缩材料
传感器
磁屏蔽材料 通讯仪器、电器
3. 1 磁学基础-磁性材料分类
主要磁性材料分类
3. 2 软磁材料
用途: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磁铁、各类继 电器与电感、电抗器的铁心;磁头与磁记录介质; 计算机磁心等。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磁导率和磁化率 在真空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间的关系为:
B=μ0H 在磁性材料中: B=μ0(H+ M) 在均匀的磁性材料中,上式的矢量和可改成代数和:
B=μ0(H+M) 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定义为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
μ=B/H
μ0 : 真空磁导率; μ: 绝对磁导率,单位为 H/m,
(4)磁化曲线极平缓地趋近 于水平线而达到饱和状态。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四)磁性材料的技术磁参量
内禀磁
主要取决

参量:

MS、Tc
于材料的 化学成分



外禀磁 参量:
Hc、Mr 或Br、
磁导率、 损耗、 磁能积
对材料结构(如 晶粒尺寸、晶体 缺陷、晶粒取向 等)敏感,可以 通过适当的工艺 改变
功能材料
Functional Materials
第三章 磁性功能材料
磁性功能材料
——磁性材料指那些有实际工程意义具有较强磁性 的材料。是最古老的功能材料。公元前几世纪人类就 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天然磁体,磁性(Magnetism)一词 就因盛产天然磁石的Magnesia地区而得名。早期的磁 性材料主要是软铁、硅钢片、铁氧体等。二十世纪六 十年代起,非晶态软磁材料、纳米晶软磁材料、稀土 永磁材料等一系列的高性能磁性材料相继出现。磁性 材料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及声像记录用大容量存储装置 如磁盘、磁带,电工产品如变压器、电机,以及通讯、 无线电、电器和各种电子装置中,是电子和电工工业、 机械行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五)磁致伸缩 磁性材料磁化过程中发生沿磁化方向伸长(或缩 短),在垂直磁化方向上缩短(或伸长)的现象,叫 做磁致伸缩。它是一种可逆的弹性变形。材料磁致 伸缩的相对大小用磁致伸缩系数λ表示,即 :
λ=Δl/l 式中, Δl和l分别表示磁场方向的绝对伸长与原 长。在发生缩短的情况下,l为负值,因而λ也为 负值。当磁场强度足够高,磁致伸缩趋于稳定时, 磁致伸缩系数λ称为饱和磁致伸缩系数,用λs表 示。 对于3d金属及合金:λs约为 10-5—10-6。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细菌细胞中的磁力线 200nm的Co粒子中的 磁力线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二)基本磁性参量
磁场强度:电流强度为 I 的电流在一个每米有N匝线圈的
无限长螺旋管轴线中央产生的磁场强度 H 为:
H=N xI
A/m (安/米)
距离永磁体r处的磁场强度 H 为:
H = km1r0/r2
We∝D2Bm2/ρ Wh:在循环磁化条件下,材料每循环磁化一周所消耗 的能量,它也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大小与磁滞回线 的面积呈正比。 Wr :从总损耗中扣除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所剩的部分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磁能积(BH) :磁铁在气隙空间所建立的磁能量
密度。 永磁体均在开路状态下使用,作为磁场源或动作 源。主要作用是在磁铁的两磁极空间(或称空气隙) 产生磁场Hg。
e:单位电荷;h:普朗克常数;m:电子质量;l:轨 道量子数;s:自旋量子数。
原子核的磁矩比电子磁矩小三个数量级,一般情况 下可忽略不计。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电子的循轨磁矩 电子的自旋磁矩
原子磁矩
物质磁性 =Σ 原子磁矩
物质磁性具有普遍性 物质表现何种磁性
原子磁矩间相互作用 外加磁场的作用
转 动 运 动 方 式移 动
受外磁场作用时,畴内整齐排列在易磁化方 向上原子磁矩一致地偏离易磁化方向而向外 磁场方向转动。外场愈强,材料的磁各向异 性愈弱,则磁矩就愈偏向外场方向。
各磁畴内部的磁矩平行或反平行于外加磁场, 不受这一磁场的力矩。而畴壁附近的磁矩方 向发生改变,使畴壁产生横向移动。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m
k Dk
Dm 抗磁性具有普遍性
m:磁矩 Dm :附加磁矩 k:向心力 Dk :附加向心力
物质是否表现出抗磁性要看物质的抗 磁场是否大于其顺磁场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由于原子间的交换作用使原子磁矩发生有序的 排列,产生自发磁化,铁磁质中原子磁矩都平 行排列 (在绝对零度时)
物质内部原子磁矩的排列 a:顺磁性 b:铁磁性 c:反铁磁性 d:亚铁磁性
作过程中磁性随时间的变化。 (3)化学稳定性:在腐蚀介质的环境中磁性随时
间的变化。
定性 的能 原不 因稳
磁畴结构变化 可逆,再次充磁时材 引起的磁时效 料能恢复原来的磁性
显微组织变化引 起的组织时效
不可逆
3. 1 磁学基础-磁性材料分类
力按 分矫 类顽
分 类
按 用 途
软磁材料 半硬磁材料
Hc<100A/m(1.25 Oe) Hc :100~1000A/m
(BH)max =γ·Br·HCB

永磁材料的退磁曲线 与磁能积(密度)曲线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磁滞回线族
3. 1 磁学基础-磁化过程与技术
磁参量
(五)磁性材料的稳定性
衡量磁性材料的磁参量随外界因素作用产生的变化, 主要考虑Br和Hc。 (1)温度稳定性:磁性能随温度的变化。 (2)时间稳定性:在某一特定工作环境下长期工
χ=c/T。泡利(Pauli)顺磁性:
Tc
服从居里-外斯(Curie-Weiss)定律,
即:χ=C/(T-Tc)。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四)磁各向异性 磁性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磁性能的特性。 包括:磁晶各向异性,形状各向异性,感生各向异性 和应力各向异性等。
单晶体的易磁化和难磁化方向
抗磁性是由于外磁场作用下,原子内的电子轨道绕 场向运动,获得附加的角速度和微观环形电流,从 而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感生磁矩。原子磁矩叠 加的结果使宏观物质产生与外场方向相反的磁矩。 由于属于此类的物质有C,Au,Ag,Cu,Zn,Pb等。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产生抗磁性的原理
m Dm
H
Dk k
μr: 相对磁导率 μr =μ/μ0 磁化率定义为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
χ= M/H
3. 1 磁学基础-物质的磁性
(三)物质磁性的分类
顺磁性


磁 性
抗磁性


铁磁性
被磁化后,磁化场方向与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