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编|常规大题专项练
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建议用时:20分钟)
1.中国古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很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摘自《中华文化史》(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经济主张并分析其依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民贫困的原因。

(3)材料三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当然,新的分工体制反过来也微妙地改变着清廷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

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
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

应该看到,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

热衷于强化皇权的雍正帝对此知之甚悉,故他反复强调“我
满洲人等纯一笃实忠孝廉节之行”远胜于“汉人之文艺,蒙古之经典”。

而对皇帝独裁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

——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

编制馆“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奏折遭到了守旧势力反对,慈禧一方面宣布“内阁、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另一方面改组了中央各部,组成度支部、礼部、陆军部等十一部,各部设尚书一员,侍郎二员,不分“满汉”,还设立了“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复查经费。

在厘定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地方官制,批准了编制馆上奏的《修订各直省官制情形折》。

该折以司法独立和地方自治为原则对地方官制进行厘定。

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臣民权力。

1909年,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多为立宪派把持,他们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将立宪预备期由9年改为5年。

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首届内阁成立,在13位阁员中,7人为皇族,所以人们把历史上的这届内阁称作“皇族内阁”。

没多久,清政府被推翻,宪政尝试也告终结。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政治体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第三编|常规大题专项练
常规大题专项练(一)
1.解析:第(1)问,要在阅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作者的主张及依据。

第(2)问,要注意先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答题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民贫困的原因。

第(3)问,先从材料中概括出原因和影响,然后结合三则材料中的信息,将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城乡经济单向性的影响转化为“启示”,用“要”“应该”这些词语表达出来。

答案:(1)主张:重农抑商。

依据: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地或无地;赋役、田租繁重,农民所受封建剥削沉重;
天灾严重。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

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

启示: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政府要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城乡经济要均衡发展。

2.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裁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可知,军机处与内阁政务分工,维护皇帝独裁权威;据材料一“而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可知,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

(2)政治影响,根据材料一“清朝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可知,这一体制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皇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据材料一“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实体……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可知,这一体制促进了民族融合,但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3)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可知,从君主专制到准备宪政改革;据材料一“奏折制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材料二“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可知,从遵守关外传统到学习西方。

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的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

答案:(1)基本特点:皇帝独裁;军机处与内阁进行政务分工;继承了满洲政治传统。

(2)政治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容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3)变化:由强化君主专制到尝试进行近代宪政改革;由沿袭满汉传统到仿照西方。

)
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高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