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章青春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章青春期


2、亲子关系的冲突原因和影响 B、认知发展学观点认为,心理能力的阶段性变 化是引起青少年行为迅速改变的原因,个体在从青 少年中期到晚期时的认知重组导致了亲子冲突的增 加。 C、青春期VS中年期
3、文化反哺 互联网、通讯工具、娱乐方式等新事物在青春期或 成年早期的孩子中流行开,然后通过他们传给父母一 辈。上一代会在有意无意中向下一代学习,于是子代 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青少年罪犯的矫治工作:
第三节
青少年性心理与性问题
一、早熟与晚熟 早熟青少年——身材更高大、体重更重、肌 肉更发达,性成熟更早。 早熟男生:异性交往、体育活动出色、更受 欢迎、排斥 早熟女生:适应性问题、焦虑;心理早熟、 取得成就
• 二、婚前性行为与青春期性教育
第四节 电视、网络与青少年 一、电视与青少年 电视对于青少年生理、心理、学习能力的负面影响: 1、视力下降 2、影响饮食与发胖 3、减少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4、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性行为影响 5、无助于理性思维的养成,对思考能力的削弱
二、与同伴群体的关系 2、青春期亚文化 亚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它在观念认识、价值 定位、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主流文化有较大差异。亚文 化可能对主流文化反哺和补充。如果亚文化渠道杜绝 ,主流文化无法满足需求,社会文化系统失调和畸形 发展。 Eg:青少年热衷选秀节目、追星 网络世界 韩流美剧热 流行语
二、网络与青少年 1、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客观世界的互动演变为与虚拟社会情景的对话 优点: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学习观念、全球观念 扩大交往空间 缺点:庸俗化信息泛滥、匿名性导致的依赖、人际 交往的障碍、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案例
小男孩源源(化名),13岁。4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6岁 时父亲再婚,一年后,弟弟出生,家庭关系逐渐出现不和谐。在 学校,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发呆,要么搞小动作,要么扰 乱课堂秩序,常常不交作业,并且经常逃学,出入网吧。他总是 与流浪小孩为伴,与网友们为伍,一进网吧,两眼放光,兴奋异 常,多次卖书包、卖课本,换钱上网。在家里,无精打采,情绪 低落,少言寡语,对父母的批评极为反感,态度非常敌对,家庭 关系日益紧张。后来,不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外出的时间越来 越长,由最初的一两天到后来的十多天。说谎,不做事,偷家里 钱,偷贵重物品换钱,偷客人的钱,家长关他禁闭,他就大声嚎 叫,砸东西,把家里的东西往楼下丢。身体状况也急转直下,贫 血、胃肠痉挛、头晕、头疼、双手震颤,家长彻底绝望了
挫折攻击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提出,人的攻击行为是 因为个体遭受挫折引起的,攻击是挫折的一种后 果,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前提。 挫折是否引发攻击行为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挫折的强度、个体对挫折的认识和理解、社会 习得的意志。

聚合作用论主要观点: 如同人的其他社会行为一样,犯罪行为也是 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可能还有自然环境) 与他所具备的心理、生理条件相互作用的结 果。重点分析社会条件、个体条件、犯罪行 为这三个方面的聚合作用才能揭示犯罪行为 的原因。(乐国安,2003)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1、贪财型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例最高, 而且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享乐主义) 2、青少年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作案的倾向高于 中老年人犯罪,暴力犯罪率逐年上升。 3、青少年性犯罪和因吸毒引发的犯罪迅速增长 ,少女犯罪率逐渐攀升。 4、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步更新,呈现成人化、智 能化的特点。 5、排在前五位的青少年犯罪通常是盗窃、抢劫 、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
三、性的发育与成熟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 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 发育直线上升,卵巢发育成熟使得女性出现月经(1018岁);睾丸的发育成熟使得男孩出现遗精(12-18岁 )。
第二节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与父母的关系 1、亲子关系的变化。 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增强 ,开始经常以审视和质 疑的目光看待甚至公开 反抗父母的权威,从而 导致原有亲子关系格局 被打破。
性别 男孩 女孩
身高 每年增长11厘米 每年增长9厘米
体重
青春发育期,体重每年 增加5-6公斤,甚至可达 8-10公斤;男女青少年 在体重的增加上也存在 较大的差异,10岁之后, 女孩领先发育。
第 二 性 征 出 现
二、体内机能的增强: A、心脏重量增长为出生时的12-14倍,心脏密度成倍 增长,心室壁肌肉增厚,心肌纤维更富有弹力。心 脏机能上表现为心率、脉搏减慢,心脏每次收缩能 压挤更多的血液保障活动需要。 B、12岁左右,肺重量为出生时的10倍,肺小叶结构逐 渐完善,肺泡容量增大,肺活量比青春期前增加一 倍,呼吸功能明显加强。 C、青春期肌肉发育突出。青春期肌肉增长以增粗肌肉 纤维为主,体重随之增加。
2、亲子冲突的原因与影响: A、斯滕伯格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指出,亲子冲突 是人类的一种进化策略。事实上,其他大多数灵长 类动物在青春期也表现为紧张的父代与子代的关系 。这种冲突是为了青少年能更多的和同伴在一起, 并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个体进行结合。冲突建立在亲 密关系的基础上,一旦子女离开父母生活冲突就会 下降。
二、与同伴群体的关系 1、同伴群体的影响力 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对儿 童的社会化没有长期影响,基因与生物学因素影响不 大,同伴群体才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主要动因。 A、满足情感需求 B、促进青少年学习兴趣爱好的发展 C、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 D、塑造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 Eg:中国高成就学生欢迎程度 优秀学生的吸引与合作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青春期
生命历程视角与生态系统论的整合
胎儿期
从受孕到出生
婴儿期
幼儿期
从出生到三周岁
三周岁到六七岁
学龄期
青春期
六七周岁到十一二岁
女孩初潮/男孩初次遗精——生理完 全成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老年期
22岁-34岁(重大社会角色的转变)
35岁-60岁 60岁-死亡
青春期
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 ,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 剧的变化,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 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同时青春期会出现各种各样适应性 问题,甚至可能越轨或犯罪行为。
LOGO
二、体内机能的增强 D、皮下脂肪的发育。女孩从8岁起,男孩从10岁 起脂肪又开始增加,以后女孩的脂肪继续发育。 男孩则在身高体重突增后脂肪逐渐减少。因此青 春期女性显得较为丰满,男性因为肌肉发育而显 得健壮。 E、智力发育。青春期智力发展逐渐达到了高峰, 记忆力增强,集中注意力、个体观察力、想象力 、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 1、青少年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急于表现自己 2、反叛心理与缺乏辨别能力 3、自控力弱 4、法律意识淡薄 5、网络监管不力 讨论: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第五节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 一、越轨与犯罪的相关理论 标签论的主要观点 1、犯罪是社会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给某些人留下 的特殊印记,社会通过立法、司法把某些行为规 定为“犯罪”,犯罪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2、社会给轻微违法行为的人贴上标签,使其逐渐 成为“越轨者”的自我印象,并且自甘堕落,造 成犯罪现象不断增加。
三、异性交往的发展 1、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现状
国内的研究多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定位于由于青春 期的性生理问题而引起的性道德、性心理问题。
国外的研究关注的焦点多在恋爱心理和行为、性行 为、避孕、预防性疾病等方面。
2、中学生恋爱
早恋VS关系过密
恋爱原因分析:生理因素、心 理因素、模仿与好奇、社会 文化环境、家长管教方式 讨论:中学生恋爱的益处和弊 端
青春期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性心理与性问题 电视、网络与青少年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
第一节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一、外形的变化 1、身高与体重:由于激素变化引起,青春期身高快速增长,大约
持续2.5-3年,成人身高的20%在这一时期骨增长4倍。身体各 个部位的生长顺序具有规律性:末端部分---头、手和脚是先加速 增长的部分,此后是躯干和肩部的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