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第五章 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二、我国传统按功能编制预算存在的弊端 – 1.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 – 2.预算编制粗糙,缺乏部门内部责任机制和外部
有效的监督机制 –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必要的定员定额标准 – 4.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 – 5.预算约束软化
三、现代部门预算改革的取向
1.细化性
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化到部门及下属单位和项目。我国试编部 门预算,除包括现有按功能分类的预算外,还将部分支出以附 表的形式具体细化到部门和有关具体的项目,预算落实到具体 单位与具体项目。
(1)部门项目库 部门项目库由部门按照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要求,结合
本部门特点,对所属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 立。 (2)财政项目库
财政项目库是财政根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需要,结合 财力可能,对本级各部门所报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后设立。
(二)项目库的管理方式
1.合理排序:项目库中项目的排序。项目库中的项目应当按照轻重 缓急进行合理排序。项目排序是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部门和财政机关按照规定对各自设立的项目库实行分级管 理。项目库分为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其中,财政部 项目库的管理又区分为部门预算管理司和总预算两个层次, 由此,一共设立备选库、初审分库和预算总库三个层次, 见图3-1,部门和财政机关按规定对各自设立的项目库进 行管理。
图3-1 部门预算项目库分层体系
项目的总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格式见表3-4。
四、项目库的管理
(一)项目库的管理原则: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1.统一规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一建库
项目库管理系统由财政机关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制 定项目申报文本、项目支出预算报表的格式、统一开发计 算机应用软件和应用程序,各部门按有关规定填制和上报 项目数据。
2.分级管理
4.项目评审报告 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可行性评审、项目预算评审、 项目风险与不确定因素、项目评审总体结论等内容,见表33。项目评审报告由项目评审专家组和中介机构填写。
5.项目支出预算汇总表。该表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预算 表(汇总);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预算表(汇总);其他类项目 支出预算表(汇总)和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分别反映不同类
国家预算管理
第三章 公共机构的预算管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部门预算制度改革 第二节 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 第三节 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 第四节 部门预算的报表体系
第一节 部门预算制度改革
一、部门预算的含义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 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1.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 算组成; 2.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 预算的执行; 3.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4.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在资质上应该限定那些与财政 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
2、完整性
部门预算内容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的,既包括一般预算收 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 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 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3. 综合性 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
财政在对部门预算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 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
1.行政事业类项目: 专项计划项目 专项业务项目 大型修缮项目 大型购置项目 大型会议项目 其他项目
2、基本建设类项目 3、其他类项目
(二)项目按部门的分类
1.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指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需由财政预算 资金重点保障安排的支出项目。
2.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这是部门为维持其正常运转而发生 的大型没施、大型设备、大型专用网络运行费和为完成特定工 作任务而持续发生的支出项目。
3.跨年度支出项目。这是指除以前年度延续的国务院或各级政 府已研究确定项目和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之外,经财政批准 并已确定分年度预算,需在本年继续安排预算的项目和当年新 增的需在本年度及以后年度继续安排预算的支出项目。
4.其他项目。这是指除“前三类支出项目”之外,部门为完成 其职责需要在本年度预算中安排的支出项目。
二、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依据:定员定额
(一)基本支出经费的测算与管理
1.人员经费的核定方法:按定员和工资标准据实核定。 基本工资是人员经费的主要部分,一般根据核定的编制人数或全年平
均人数、上年平均工资定额,并结合计划年度工资调整情况计算确定。 全年工资额=编制人数×年均工资定额
发给在职人员的各项津贴、补贴等补助工资一般根据人员数和平均标准 测算。
2.日常公用经费的核定:按机构性质和部门分类分档定额 及定额系数确定。 公务费=年均公务费定额×人员编制数 (二)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1、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的总体编制要 2、基本支出预算的编报程序 3、基本支出预算的调整
第三节 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
一、项目预算的范围及其分类
(一)项目按性质分类 项目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 三种。
2.分析技术和方法科学。
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与综合成本—收益结合法。
3.形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最终形成的项目可行性报告要 注意从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的 条件,项目进度与计划安排等几个方面进行编写。
第五节 部门预算的报表体系
一、我国部门预算报表体系的改进
4.从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看,由于同一数据需要储存在不同报表中, 格式不尽一致,既不便于管理,又为软件的设计和操作设置了障 碍。
排序原则:一是项目类别的划分中“前三类支出项目”的延续项目 予以优先排序;二是其他项目根据政府财力状况,按照项目的轻重 缓急、择优遴选后进行排序。
排序方式:一是部门对申报的项目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类(款)在 项目库中进行排序;二是财政对部门申报的项目按照政府预算收支 科目类(款)在项目库中分部门进行排序。
4.科学性 打破按基数编制预算的方法,部门预算支出的核定不再以
上年基数为基础;而采取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结合,以财政 部门核定的定员定额标准为依据编制经费预算;以科学合理 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5.强化法律性
传统的部门预算通常只需要在财政的业务机构和部门 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现行改革的部门预算方案是作为 功能预算的细化部分,也需要传送到立法机构,我国政 府除了向人代会提交功能预算外,还同时提供有关部门 的部门预算,以便于立法机构审批年度预算法案、并为 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提供依据。
2.滚动管理。滚动管理是指将项目库中的项目分为延续项目和当年 新增项目在资金上所进行的预算安排。
3、“打捆”管理
4、总额控制
(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目标合理、论证充分。部门向财政申报的项目应当同时具备 以下条件:一是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范 围;二是属于本部门行政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三是有 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 分的研究和论证。
次预算
六、部门收入预算的编制
(一)部门收入预算的原则:保证收入完整性、保证收入真实性、 各部门编制的部门收入预算由收入预算表集中反映、收入预算要 积极稳妥
(二)收入预算按收入类别逐项核定 1、财政拨款收入 2、非税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其他非税收 3、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收入等
(二)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方式 1.跨度大的项目通过打捆集中管理。 2.运用数量技术方法进行分析选项,实行项目库管理。 ➢坚持“区别特点,分类管理”的原则。 ➢在科学论证、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合理排序。 ➢调整支出结构,体现公共支出需求,实行项目库滚动管 理。 3.专项经费预算分项单独申请,实行“按项申报、专款专 用、专门核算”的管理办法。 4、项目库实行规模总额控制、滚动管理。
2.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本表由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的支出情况 和国家规定的支出标准测算填报,需填写项目支出总预算、项 目资金来源情况及项目明细支出预算等,参见表3-2。 3.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提纲)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必要性与可行 性研究、项目实施条件、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项目进度与计 划安排、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等主要内容。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的编制 1、管理的原则 2、收入编制 3、支出的编制
第二节 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
一、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一)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原则 1.优先保障、不留缺口的原则。 2.综合预算的原则。 3.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原则。 (二)基本支出预算的内容 1.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项目。 2.经营及往来支出。经营及往来支出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上 缴上级支出;二是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三是对附属单位补助 支出。 3.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支出。
四、现代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完整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稳妥性原则 6、重点性原则 7、透明性原则 8、绩效性原则
五、现代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成效
– 1.克服代编预算的方式 – 2.统一预算分配权 – 3.建立了相互制衡机制 – 4.调整了预算批复的主体,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 5.严控年初预留机动财力,减少机动权,防止二
(一)改革初期,部门预算报表体系的缺陷
1.预算报表收入和支出分类不尽合理。
2.报表数量过多,且同一数据分布在不同报表中,需要重复录入、 重复修改。
3.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复杂,给使用单位的数据录入、审核和修 改调整带来诸多不便,加大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和编制难度,增 加了错误发生的概率,并对预算及时、准确的批复产生了不利影 响。
(三)项目按年度时间跨度的分类 1.新增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