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第四单元(12桂花雨——13开天辟地)主备人:一、单元解读本次备课内容是课文《桂花雨》、习作三、练习三和课文《开天辟地》。
《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习作3》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
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
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
称呼后面加冒号。
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
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
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
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
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
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
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练习3》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开天辟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新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想象课文《桂花雨》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掌握书信的格式。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4、引导学生认识读书做记号的重要性,学会使用做记号的常用符号,并通过读记名言,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
5、熟记八个成语和五条歇后语。
6、练习使用赞美语,学会赞美别人。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己的话复述《开天辟地》课文。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了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引导生具体生动地介绍家乡的特点。
掌握书信的格式。
3、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4、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学情分析《桂花雨》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
我们的学生相比而言,缺少的是对生活的细致体验,在这一方面,需要引导激励。
《习作3》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已渐渐谈出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学生对于书信还是比较陌生的。
《练习3》开学时,在前面我们读了《读书做笔记》,可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对一些符号更是陌生。
《开天辟地》是神话故事,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是对于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关注较少,学生关注的往往是故事的情节。
五、教学建议《桂花雨》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
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
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
还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
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3.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
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习作3》一是教师要写范文,在写的过程中,对指导习作方法及习作内容上,都会有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二是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课本,更要关注我们的生活,应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资料、看记录片、走访老人、走进风景区等)了解家乡的风光风俗,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习作中才能有情感的升华。
《练习3》学习读书时做记号,通过看图表,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
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了解歇后语和背诵歇后语。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赞美的名人名言和事例,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开天辟地》1、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果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数量较多,要抓住重点进行指导。
另外,课文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多音字"倒",可以用组词或说句子的方法体会三声和四声用法的不同。
"血"字的读音是四声,不是三声,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写字的指导可以与抄写词语和句子的练习结合起来。
3、可以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细致品读,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这件事写清楚的。
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
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
还可以建议学生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4、在用心品读、细致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如,第四自然段中,把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得很具体。
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分别变成了世界上的万物。
对地球万物的描写,较多地使用了形容词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恰当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这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注意,并抄写下来。
5、建议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班里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桂花。
七、课时分配第八周: 12、桂花雨——练习3(7课时)第九周: 13、开天辟地(2课时)八、课时简案12、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三、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了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桂花2、学生收集有关桂花的诗词,了解作家生平。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桂花的朴实,香味迷人。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桂花已经开了。
怎么样,香不香?那说到桂花,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
2、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3、介绍作者,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笨笨拙拙撮一点檀香桂花卤左右..谢落新鲜帮助糕饼尤其拣去吩咐◆笨笨拙拙拙就是笨再来读,读出叠词的感觉,尾音轻一点。
你觉得此时作者还是在说“笨”吗?“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
学生做动作。
指名读“左右”一词。
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有反义关系的词?(开关、昼夜、生死、没有……)(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琦君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她最喜欢桂花的什么?2、学生交流。
大家说,面上交流。
3、逐点学习:1、)她喜欢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2、)她喜欢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3、)她喜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4、)她喜欢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4、琦君爱桂花,爱它的朴实无华,爱它的谦虚不张扬,尤其爱它的香气迷人。
(四)、初读初悟,体会桂花的香气。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再细细读一读,读出桂花的香,读出你对桂花的爱。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选了三句最能体现桂花香的句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请同学们分别读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3、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使人陶醉的画面。
把这一幅幅画面连起来,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一些什么?小结:母亲的对桂花的喜爱也深深感染了琦君,琦君也爱桂花,爱它的不与繁花斗艳,爱它的香气迷人,还爱它的什么呢,我们下堂课再细细学习。
(六)、作业1、钢笔字描红。
2、积累背诵,描写桂花的诗句。
板书:桂花雨(琦君)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了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桂花,收桂花中去感受快乐,从而领会作者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话语中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