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学法

历史教学法

参与活动实践式教学法这一模式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

所谓参与,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包含了教学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

所谓活动,则是指学生的主动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资料,定课题,做实验,搞制作,既动脑又动手。

它既表现于课堂教学,更表现于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的推行,特别是历史“活动课”课型的确立,以及历史情景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的实验,为该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

参与活动实践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环节组成:创设历史情景→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第一步:创设历史情景。

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

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历史会议的会场;也可以采取再现历史背景的方法,如展现文物、音乐渲染、电视和电影播放等;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选择典型的历史遗址,作为学生活动的场所。

第二步:师生在预置的场景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活动。

可以采取由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指导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教师指导的方式。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既有听课、学习的过程,又有参与活动的过程,既动脑,又动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第三步:总结转化。

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感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使这些认识、经验转化为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准则。

其方法可采取教师与学生一边活动,一边点拨的方式;也可采取活动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内容,加以启发讲授的方式。

参与活动实践式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地方史和有关专题史的教学。

它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明显,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实施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较好的教学模式。

但是,这一模式的运用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有恰当的教学内容,明确的主题思想,还要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最好与校、团、队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

我们一方面要学习、了解、掌握各种方法,做到“胸中有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施教的不同内容,灵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

如有的历史老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有的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像、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用己之长,避己之短。

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

对低年级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对高年级学生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

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

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点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则用讲述法。

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挞奸贼等内容则要慷慨激昂,进行生动的描述和讲演。

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系对比法、演示法等。

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

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

有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可用谈话“乘势追问”“引发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自查自找”等方法加以解决。

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要善于学习,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谈谈你对各种历史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适应性的认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作为一名有从教数年的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地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的教育应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

”对此,我感触颇深,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2、构建平等、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往的历史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客体。

现代的教学理念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然后积极地去参与,让他们感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所以我在每次上课前,精心设制一些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们去讨论。

这样学生就在一个民主、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去学习,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主动地去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地参与,并自觉自愿地搜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各组出一个代表到讲台前去阐明小组的观点和认识,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用欣赏的眼光赏识、鼓励学生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生活在赞赏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

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托儿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

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用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因地制宜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因地制宜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历史教学中,我还常用“问题教学法”,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能力逐步提高。

问题数量多、质量高,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飞跃,学生提问质量有了提高。

1.思维的求异性。

如对于十月革命,书上的评价是“一次胜利的无产阶段革命”,学生提问“现在的俄罗斯不是回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不是说明十月革命最后也还是没有改变俄国的命运。

”尽管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偏激,但它代表了学生心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疑惑,那就是社会主义最终能不能战胜资本主义?也充分说明学生们并不是简单的接受一些理论,而是敢于怀疑,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惘”,尽管这种思维有时略显稚嫩,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他们不唯书,求异思维的开始,只不过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2.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一节时,学生提“中国和日本同样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同样进行了资产阶段改革,为什么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这个问题正好和本节的教学难点相吻合,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动地发现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也说明学生思维已经具有一定深刻性。

1.课堂辩论法。

当遇到有争论或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这种辩论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临时发挥的内容宜少。

学生辩论时,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调控,避免辩论走偏。

教师用这方法时需要注意:第一,先让学生了解辩论有关规定,指导双方准备相应的材料。

第二,辩论结束后,教师不一定判断明确的是非,但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每方辩论中成功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真正使学生“辩”有所得。

2.社会调查法。

教师觉得有必要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去解决的问题,不妨将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走访社会,目睹历史,间接体验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给人们的真实感受。

情景体验中,社会调查一般可结合某一时期具体的历史学习内容进行,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自己的调查与观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在调查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

调查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迅速处理材料及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还要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要让不同观点和见解进行碰撞,最后做出调查报告。

情景体验的社会调查法实行时,应注意的问题有:第一,民主性。

调查的问题要进行民主讨论决定,让学生自愿组成解决问题的小组,民主探讨调查的材料和结论。

第二,准备性。

社会调查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面,因此,在开展这一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相应工作,包括与调查对象的联系,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步骤的确定,等等。

第三,合作性。

社会调查要关注社会生活的本质,要体验、探讨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调查、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与人合作的精神。

3.制作演示法。

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制作演示法主要指利用工具、设备等人为的方式控制或创造研究对象,以期获得科学性事实,进而研究客观事物规律的方法。

历史情景体验教学中的制作演示,有文物小制作,如模拟制作一些历史文物;有学具、教具制作,如把古迹参观卷分类做成学本;有历史知识示意图绘制,等等。

在制作演示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可以加深对人类发明创造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制作演示的过程与交流,是培养历史鉴赏、审美能力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4.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没有传统学习的外在压强迫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伴随着身心的紧张和愉快,在一定的规则和约束下进行模仿,它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充分发挥游戏者的创造力。

情景体验式教学中的角色游戏,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拟历史人物的表现,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角色游戏法能给学生较深的印象,角色者的体验会更深切。

角色游戏法实施时要注意:第一,指导学生搜集足够的资料,帮助准确理解和体验角色,使之尽可能地与历史史实相接近。

第二,尽量让较多的学生参与。

做好分工与合作工作,比如:有的模拟生活情景,有的编剧,有的绘画制作,有的群体性角色扮演,等等。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和感悟,才是情景体验教学的中心。

第三,注重角色体验的内容。

角色游戏不可过于追求形式(如服装、道具等),模拟内容上,可以是特定言语的模仿,可以是神态的模仿,可以是片断的模仿,可以是全景的模仿,还可以是外貌或意境的模仿。

如果体验重视形式而轻视内容,会影响角色内心思想的体验和表达。

5.模拟历史学科研究法。

在历史情景体验教学中,模拟历史学科研究主要指:模拟考古、模拟博物馆物品分类、模拟史料收集与考订、模拟文物修补、模拟古迹开发旅游,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