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

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

宋代又将《孟子》列入。

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

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

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

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四)要多观摩、多揣摩(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历史课程的编制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4.全面展示历史发展的原则5.促进学生认识历史的原则直线式与螺旋式的问题所谓直线式课程,是指将课程的内容按照前后相连的,严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前后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基本上不重复,宛如一条不断的直线,一拉到底。

具体到初高中的学科课程,则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中间不做大的阶段性划分,而是打通进行。

而所谓螺旋式课程,也称之为圆周式课程,是指同一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出现,在初高中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就像弹簧的层层旋转,但又不是在原地画圈,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逐渐提升高度和加强深度。

目前我国中学的历史课程,也是采用螺旋式的编排。

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一)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二)全面阐释课程目标(三)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四)精选历史教学的内容(五)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六)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七)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史学的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其一,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认识社会发展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二,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

其三,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其四,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其五,吸纳消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由此可见,历史课程的功能是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包括历史教育目标的依据,一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学科特有的价值(历史学科)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一是时限,即一定教育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从其起点到终点的期限,以及在此期间中学生参加历史各类学习活动的时间限度。

二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社会发展的需求。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21世纪“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材种类第一,历史教科书第二,历史教学参考书第三,历史地图册、填图册、练习册第四,历史教学挂图第五,历史实物教材第六,历史视听教材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二)基础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规定性原则(五)工具性原则(六)渐进性原则新课改教材的基本特点(一)编排力求生动活泼(二)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三)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四)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历史教学书的功能(一)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二)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三)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四)历史课堂的凭借和基本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科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二)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三)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一)间接性(二)多维性(三)导向性(四)互动性(五)发展性一般地说,教学过程主要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这就是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

教学的展开阶段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历史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一)激发动机(二)感知历史(三)理解历史(四)运用知识(五)巩固知识(六)评估反馈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历史课堂讲授的基本方法(一)讲述法讲述法又可以具体细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

(二)讲解法(三)讲读法(四)谈话法(五)图示法(六)演示法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一)讨论(二)辩论(三)史料研习(四)角色扮演(五)竞赛(六)制作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一)参观(二)访问(三)调查(四)阅读(五)编辑(六)展览(七)报告(八)搜集(九)观看(十)文艺演出(十一)兴趣小组(十二)独立研究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一)明确目的(二)合理设计(三)重点突出(四)综合使用(五)调动学生(六)教师引导课时教学的备课(一)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二)研究课题的立意及地位(三)分析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四)梳理所教内容的逻辑(五)发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六)找准教学的重点(七)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八)考虑教学方式方法(九)设计教学活动(十)准备教学资源(十一)编写课时教案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和方法(一)直接导入(二)复习导入(三)故事导入(四)溯源导入(五)时事导入(六)经验导入(七)设疑导入(八)直观导入(九)诗歌导入(十)文献导入(十一)趣事导入(十二)乡情导入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一般是分为正板书和副板书。

正板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课教学的课题,二是本课内容的纲要层次,三是重点知识(如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等);副板书则是作为正板书的补充,如相关的名词、术语等。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事项1.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提问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要把握提问的节奏和频率4.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5.提问要与讲授相结合6.要及时引导学生回答7.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8.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过渡的方法实现史实或问题之间的过渡,有多种方法,主要有:1.铺垫2.衔接3.引导4.补充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历史概念的特征。

二是要对概念有明确的定义三是阐释历史概念要有实例做说明四是讲解和运用历史概念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五是注意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及复习巩固历史教师教学语言的技巧,可以从语言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这两方面来提高。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内部特征1.有历史特色2.要准确规范3.要生动形象4.要通俗易懂(二)历史教学语言的外部特征1.语气2.语调3.语速4.语节课堂总结的技艺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之语历史课堂总结的方式方法1.历史课堂教学总结方式(1)概括式(2)归纳式(3)联系式(4)拓展式(5)铺垫式(6)悬念式2.历史课堂总结方法(1)讲解法(2)谈话法(3)讲读法(4)图示法(三)课堂总结应注意的事项1.落实目标2.注意全面3.扣住重点4.前后呼应5.言简意赅6.自然生成7.调动学生8.形式多样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特点1.动机的特点2.兴趣的特点3.感知的特点4.记忆的特点5.思维的特点6.态度的特点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1.听课的方法2.阅读教材的方法3.观察的方法4.搜集教材的方法5.运用证据的方法6.探究问题的方法7.评价历史的方法8.记忆的方法9.练习的方法10.复习的方法学法指导的方式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式:(一)讲授(二)示范(三)讲授(四)辅导(五)交流P262我国的学者提出了课堂气氛的三种基本类型,即标准型,一般型和负偏型。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历史教师在新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善于引导,激发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用第四,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问题历史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二)关爱学生(三)教书育人(四)为人师表(五)终身学习(六)具有和优秀史学家一样的“史德”(七)历史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1.多读书2.拜好师3.善反思P366确定调查研究方法1.访谈法2.观察法3.问卷法P374历史教育论文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低处着眼,低处着手2.高处着眼,高处着手3.低处着眼,高处着手4.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在上述四种选题方法中,第四种方法“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是最适合中学历史教师去操作的。

历史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一)历史教育研究论文呈现形式一:教学论文(二)历史教育研究论文呈现形式二:教育叙事(三)历史教育研究论文呈现形式三:教育日志(四)历史教育研究论文呈现形式四:教学案例(五)历史教育研究论文呈现形式五:教学课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