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远程教育导论》
一、题目
(一)简答题:
1、简述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答:①教育的对象不同:学校传统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是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的青少年,远程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在年龄和知识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②教育的目的不同: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外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个性,换言之,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学会做人。

远程教育系统当然也有这两方面的目的,但更偏重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人们的知识更新。

③教育的要求不同:学校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即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远程教育除了学历教育外,更多的是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

④教育的手段不同:学校教育中教学手段主要是课堂教育,即师生面对面地连续地进行教学。

它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物理时空。

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相对分离的。

它的特点是师生不处于同一物理时空,师生间的交流是借助于媒介实现的。

2、简述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分类。

答:我国国民教育体系按院校类型分为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其主要差异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性质:前者是对青少年一代的之前教育,后者则是对已进入职业社会的成人的职后教育。

在我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中其主要对象是成人,属于成人教
育范畴,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

远程教育对于调整和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层次比例、学科专业结构和地理布局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远程教育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人才准备做出了贡献,并将推动我国进入信息和学习社会,为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3、简述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三者的关系。

答:从概念内涵来说,远程教育包括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远
程教学和远程学习
构成远程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远程教育的核心部分,而远程学习
又是远程教学
的核心部分。

从概念外延来说,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不仅仅发生在
学校和其他社
会机构组织的远程教育中,也可以发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社会文
化活动中、大
众媒介传播过程中和社会家庭日常生活中等各类社会生活中。


此,学校和其他
社会机构组织的远程教育中的(狭义)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只是多
种多样的(广
义)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中的一类,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类。

更进一
步说,远程教
学(指远程教与学)包括远程教导和远程学习两部分。

远程学习可以
是指远程教与
学双边活动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这种场合,远程学习即学生的
行为活动必定与远程教学(指远程教导)即教师的行为活动有双向
交互作用。

但是,远程学习也可以是学习者自主组织实施的基于各
类教育技术和学习资源的开放而灵活的学习,而与远程教学(指远
程教导)无关,即学习者与教师(教育技月彭阳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
者)并不直接发生双向通信交互作用。

这就是说,远程教学(教与学)
中的远程学习只是更广义的远程学习中的一部分。

4、简述魏德迈独立学习理论的远程学习系统具备的六个特征。

答:①师生分离②通过印刷、书写和其他媒体手段实现③教学是个别化的④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完成⑤学生在自身的场所学习⑥学习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学习观。

答: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起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从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的构成来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结构并不是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而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学习结果应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的意义表征。

学习可以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低级学习属于结构良好领域,要求学生懂得概念、原理、技能等,所包含的原理单一的,角度是一致的,此类学习也叫非情境化的或去情境化的学习。

高级学习属于结构不良领域,每个任务都包含复杂的概念,各种原理与概念的相互作用不一样,是非结构化的、情境性学习。

传统学习领域,混淆了低级、高级学习的划分,把概念、原理等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正的学习应是要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事实概念策略概括化的知识,学习者可以从网络的任何一点进入学习。

6、简述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三个应用。

答:①促进教育结构的变革。

包括教育的组织结构、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结构、教育的规划结构、教育的投入结构、教材的结构、教育的科研结构、教育方式结构等。

②优化教育环境。

包括创造教与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形象展示教育信息,增进学习者的理解力;发挥多媒体功用,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的发展和建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交流与共享等。

③提高教育质量和降诋教育成本。

7、简述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三个主要服务。

答:①进一步巩固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明确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的认识,立足于为学习者提供适应其需求的、有效的支持服务,切实完成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使命,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心,为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②重视学习支持服务的整体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在已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上教学、远程接待系统、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

③推动和协调学校实施多种媒体、全方位的体贴服务。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开通数字电视频道、编制各类服务手册、建设和完善适应国家开放大学需求的远程接待系统等;提供丰
富的、可选择的网上学习资源;落实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快捷方便的咨询和指导;设计和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等等。

(二)论述题:
应用网络检索功能,阐述“虚拟现实技术(VR)”的特征。

答:虚拟现实技术属于计算机仿真专业。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
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VR)丰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各等方面。

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

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

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

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

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其特征包括:
①多感知性指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

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②存在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

③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④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

二、要求
答题前请认真仔细审题。

简答题要求简明扼要、全面和准确,紧扣题目。

论述题宜结合网络搜索结果,整合出题目要求的答题内容。

严禁网上抄袭,严禁互相抄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