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音乐要素之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了解并掌握这些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实践练习,学会运用创作手法---变奏,认识了解音乐体裁---卡农及特点。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情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更好的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针对音乐要素,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课1. 音乐是受人们喜爱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一起来欣赏三个视频片段,请同学们从音乐角度思考,说说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依次播放三段视频。

①《卡农》阿卡贝拉版,优美,柔和②《卡农》大提琴重奏版,欢快,活泼③《卡农》电声乐队演奏版,振奋,激动,充满力量感3. 学生回答问题。

(PPT)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体现了音乐的各种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等)。

它们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使音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音乐要素展开欣赏和体验。

意图:视频会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因为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不同音色、不同力度速度、不同情绪体验,会让学生第一时间在对比中感受出各个音乐要素。

二、节奏1. 定义:(PPT)节奏是音在行进过程中长短和强弱的体现。

如果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要掌握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的时值是多少。

2. 单一节奏练习(PPT)一起念,注意时值的长短和强弱,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

(三、四、五小节容易出错,可以先单独练,然后再完整念节奏。

)意图:让学生掌握音的基本的时值组合,加深对节奏定义的理解。

3. 问、答、欣赏视频。

(PPT)①导入:什么乐器能够表现节奏之美?学生回答。

乐器都可以很好的表现节奏,不过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节奏的体现。

②欣赏打击表演片段。

(视频中,演员运用各种物件来敲击出丰富的节奏。

)意图:开阔学生视野,发现身边的物品,包括我们的身体都可以轻松自然的表现节奏,为之后的创编练习做铺垫。

4. 合作创编节奏展示(PPT)。

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

要求:节奏展示要体现组员合作,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节奏进行,还要有不同的音色对比,一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分组展示,老师点评或建议或鼓励表扬。

意图:根据不同的节奏型选择合适的音色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多声部节奏合作考察学生的协作意识;关注节奏特点让学生感受节奏对音乐情绪的体现。

5. 小结:在音乐要素中,节奏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是音乐的骨架,是基础,再配合上不同的音色和力度速度,节奏会更富有感染力。

三、旋律1. 导入:唱音阶,再看这条音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PPT)加入了节奏,再次演唱。

现在唱的这个音阶就是一条旋律。

2. 定义(PPT)在节奏,也就是声音长短和强弱的基础上,加上高低不同的音符,就是旋律。

意图:用知识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旋律的定义,浅显易懂。

3. 旋律进行方式和方向旋律是单线条的、横向进行的,它在进行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规律。

(PPT)do re mi fa是一级一级的上行,fa mi re do是一级一级的下行,do fa是间隔着跳着上行,fa re是跳着下行,sol sol sol是反复着平行前进。

意图:通过图示,直观的了解到旋律进行的方式和方向。

4.旋律的音乐情感表达在音乐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不同的行进方式和方向影响着不同的音乐情绪。

①《音乐之声》中《哆来咪》这首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会了唱歌,所以玛利亚老师在歌曲的最后一句中这样唱到这表达了玛利亚当时怎样的心情?对,是喜悦、成功、明朗的体现。

上行的旋律通常会给人这样的感受。

②《卡农》表达的又是怎样的情绪呢?(PPT)一起唱,谈感受。

这段旋律的行进方向是下行,节奏是松散的,速度是相对缓慢的,所以给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忧伤、失望、消沉等。

意图:通过歌唱,亲身感受下行旋律的情感表达,使得问题的答案脱口而出。

5. 旋律不变,改变节奏节拍,通过歌唱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变化。

(PPT)①四二拍:节奏密集,显得速度快了,虽然还是下行旋律,但是有活泼、跳跃、急促的感觉。

②四三拍:节奏规整,中速,显得优美、流畅、平静。

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不仅旋律的行进方向和方式能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其他的音乐要素,比如节奏、节拍、速度等也可以改变音乐的情感表达。

本环节还为知识点---变奏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变奏1.定义(PPT)变奏就是以一个基本主题或音调为基础,在此之上通过各种作曲手段进行变化重复。

刚才的练习,改变了节奏、节拍、速度,使得同一个旋律的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创作方式就是变奏。

当然了,不仅可以改变节奏、节拍、速度,音乐要素中的每种要素都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加以变化。

2.主题变奏创编练习(PPT)以《D大调卡农》的主题片段为例,让学生尝试用变奏的手法来改编一下音乐主题。

要求:可改变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等;视唱改编后的旋律;说出改编后的音乐情感。

(学生的创作片段)①学生自己直接唱出来,大家一起谈感受。

②学生只用语言描述,需要老师记谱,大家可以看谱一起唱,然后再谈感受。

③老师根据学生的创编情况,评价总结。

意图:演唱旋律培养锻炼学生音准、节奏感等音乐基本素养;让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旋律进行改编,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深切感受到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感起到重要作用。

五、卡农1. 音乐体裁(PPT)(举例圆舞曲、进行曲、交响曲,理解什么是音乐体裁)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太过有名,成为了卡农这类体裁的代名词。

2. 卡农的特点:一问一答,然后模仿着再问再答,而且问句和答句之间非常和谐。

3. 卡农创编体验师问旋律短句1 2 3—,生回答……根据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统一问答模式进行创作体验(第一遍一问一答,第二遍问答轮唱,第三遍问答同步演唱并加入老师的声部)用心聆听音响效果意图:卡农的创作实践,加深了学生对这种音乐体裁的了解,直观有效深入浅出,在歌唱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音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六、和声1. 导入:之前师生合作卡农练习,很好的体现了另一种音乐要素——和声。

2. 和声定义:是单个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的和弦序列。

包括和弦与和弦进行两个方面。

①和弦:是由三个以上(包括三个音)的音,按三度叠置起来的。

②和弦进行:各个和弦先后连接而构成,是一种横向的进行。

分组合作演唱,感受和声的色彩作用。

③和声作用:当音乐的旋律配上和声后,作品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加强了,音响丰厚立体了。

舒曼曾经这样形容过和声的作用:“音乐像国际象棋一样,在它里面王后(旋律)起最大的作用,但决定最后胜负却永远是国王(和声)。

”意图:通过分组合唱,感受和声和谐、丰厚、立体的音响。

七、拓展练习1. 导入:除了之前讲的节奏、旋律、和声之外,力度、速度、音色、调式等要素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也有不同的影响。

2. 听音乐片段,关注各音乐要素,分析。

第一段:民乐合奏第二段:人声演唱第三段:钢琴独奏旋律平稳舒缓,级进为主音色民乐人声钢琴速度力度舒缓柔和适中快而有力节奏整齐规律松散密集和声简单纯净简单,片段式旋律衬托流畅的分解和弦情绪平静愉快惬意激动3. 小结:音乐要素对影响音乐情绪,塑造音乐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八、课堂小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

各种音乐要素的组合表达着不同的音乐情感、塑造着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让我们欣赏者的情绪和想象力不断丰富。

所以说,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参与学校的文艺活动。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应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应在音乐活动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上,我会通过由浅入深的节奏练习、旋律模唱、创编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思考中、创新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学习力”,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兴趣。

这点在课堂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学习动力,不仅会影响身边的学生,更会影响课堂气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课题名称:音乐要素之美授课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