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考研政治必备

2019年考研政治必备

1. 为什么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理想信念的作用)答: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一方面说明了理想信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年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中的地位。

(1)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当代青年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无穷的力量。

(2)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广大青年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和亿万人民一道创造辉煌,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答: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2)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3)立志须躬行: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脚踏实地,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现实出发,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1. 为什么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答:1.创新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确立远想,并实现远想的过程。

然而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艰苦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明了理想(创新创业)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1)创新创业(理想的实现)要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

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创新创业)的重要条件。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 青年人应该如何“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答:2. (1)“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就是要正确的看待人生价值,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

人生价值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容,也是人生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就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广大青年要扎根中国,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1.文明的网络(道德)素养如何养成?答:1.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广大网民首先就要培养文明的网络道德素养。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道德规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道德规的基本保障。

我们应当在网络生活慎独自律,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为什么应当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原理)答: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

总书记在阐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时曾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的法律。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1.黄大年心有大我、报国的事迹,对于我们理解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有什么启发?答:1.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黄大年的事迹启示我们,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仍然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

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国、如何报国,黄大年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

2.黄大年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体现了怎样的道德观和得失观?答:2.黄大年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的事迹,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和得失观。

(1)黄大年将小我融入大我,体现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国家社会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黄大年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信条,体现了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即个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甚至在必要时作出自我牺牲。

黄大年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实现人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做成了一个“大写”的人。

(3)心有大我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看淡个人得失,追求最大人生价值的得失观。

这种得失观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个人利益得失只能部分地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1.为什么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答: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说明是道德(尤其个人品德)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在完善,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个人品德是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

我们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人无德不立,道德(尤其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在根据。

发挥道德模的示作用,对于造就一个人、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2.每个人应该如何“后天习得”道德感?答:2. 道德感并非生来就有,而要靠后天习得的。

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就要做到:(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 法治思维一般有哪些体现和要求?答:1. 法治思维一般体现为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1)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2)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受追究四项要求。

(3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人权保障是法治的目的所在。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5)法治思维要求依法办事,即要有正当的程序,还能达到合法有效的结果。

2.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2.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2)在依据上,法治思维治国理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则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理。

(3)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则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4)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众人之治的政治;人治思维则强调少数人的集权和专制。

史纲:模板一:分时间段展开(三点即可,即“三件大事”)第一,鸦片战争后……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主义革命时期)……第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模板二:理论与实践展开(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注意抓住“中国特色”四个字)第一,在理论上提出了……第二,在实践上取得了……第三,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道路……模板三:国外与国展开(注意“大事件”)第一,从国外,世界正处于……第二,从国,我国的国情、任务和矛盾……,主客观条件……第三,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模板四:对比展开第一,A 事件背景是什么,做了什么(或提出了什么)……第二,B 事件背景是什么,做了什么(或提出了什么)……第三,A 与 B 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分时间段展开)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专政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想终于实现。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革命遗留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取得了无数辉煌成就,正在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理想即将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