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演示文稿1蝉《古诗三首》赏析题
演示文稿1蝉《古诗三首》赏析题
• ①
•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 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 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 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1)答: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
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 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 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 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 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 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 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 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 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 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 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 客庸夫的厌恶。)
《孤雁》赏析阅读 •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 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 手法及艺术效果。 •.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 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是一只情感 热烈而执着的“孤雁”。这首《孤雁》诗表达 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杜甫 《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小小一只 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 鸪啼声之悲凉哀怨(2分)。游子闻声而泪下, 佳人才唱而低眉(2分),鹧鸪的啼叫是天涯游 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
(2)答: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 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 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鹧鸪》赏析题
• 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怎样的感情?(5分) • 2、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 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的哀怨凄切; 借鹧鸪之鸣声抒发迁客游子的乡愁旅思。
• ①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 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 有兴寄”,另有寄托。如《菊花》借菊花 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 的品行的。《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 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 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 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 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 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 ②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 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 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 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 “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
• 菊花 比较阅读 • 元稹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 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蝉 • 虞世南 •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风。 • • ①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 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 ②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 “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 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 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 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 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 难寻的凄苦之情。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 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 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 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 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
诵读欣赏
选出对《蝉》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 常有“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 一在“緌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 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 与力度。 C、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 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D、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 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 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 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 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 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 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