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黄龙
青龙
展开想象说一说
首先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四爪腾空,
仿佛在云中飞舞,一条青龙昂首遥望,好像在呼风唤
雨;其它有的像(
);还有
的像(
).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 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 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入山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金华北山的 双龙洞,时间是4月14日。游览的顺 序依次是入山、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最后出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 (人物) (地点)(事件)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 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 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 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 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 前一片明艳。
学习字词
zhè
tóng
cù nóng
浙江 油桐 一簇 浓淡
tún
shāo é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wān yán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yuán
zhuàn
上源 走了一转
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曲,环绕弯曲。课文指公路在 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突兀深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
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 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 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 草人》等.
写作背景:1957年,他60多岁时,游 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 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 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 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 里.
映山红
映山红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 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 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新绿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 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 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 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 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 前一片明艳。
列数字
打比方
内外洞有石屏相隔,仅通水道,长十 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 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有云: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 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 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 观”之誉。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 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 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请找出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宽——窄 急——缓 2、模仿造句:
请用“时而……时而……时而……时 而……”写个句子。
天上的白云时而像小狗,时而像小鸡,时而像小猫,时而像小猪,真是变化多端。

洞口

外洞 外宽洞敞
外洞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
繁茂。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 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 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 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 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 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 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 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 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 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 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 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 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 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
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十来进: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座宅院
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 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 览的顺序,在原文中找出来。
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写好游记应做到: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用过渡 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 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 真实感受。
把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榕树的枝叶十分茂盛。 2、登上了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双龙洞的“双龙”:双龙洞有两条自然形成的石龙, 一条青色一条黄色。两条龙的龙首在洞口,龙身在洞 内。洞内光线很暗,又因为龙身很长,所以不能拍到 双龙全身的照片。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年),94岁, 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原名叶绍钧,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石笋、石钟乳
内 洞
洞内的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 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金 钟”、“彩云遮月”、“天马行空”、 “海龟探海”、“避水金针”“寿星捧仙 桃”……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
置身在水晶龙宫。
彩云遮月
寿星捧仙桃
避水金针
小桥流水
擎天柱
五彩图
海龟探险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 ——外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外洞洞底平坦, 洞内石壁上钟乳石和石笋纵横交错,从外洞进入内洞 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洞穴宽3米余,仅容两只小船 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欲进入内洞,必须 平卧船中,仰面擦崖而过。 ——内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 低起伏,洞内钟乳石、石笋比比皆是,奇形怪状,灯 光辉映,宛若置身于“水晶龙宫”。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迎:逆溪流而上。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 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 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由于溪 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 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 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孔隙 窄小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 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 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 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 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
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
•“孔隙”的特点是:“窄小”。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
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 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 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 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 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游 外洞
、由 外洞 进
入 内洞 、 游内洞 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
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 的景色、欢唱
的 溪流 ,外洞的 宽敞
,内外洞连接处
孔隙的窄小 、内洞的“黑 、奇 、大 ”。
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
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
略得当,详写了 孔隙 、内洞 风貌,突出了双龙
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 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 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 需再比做什么了。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
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
子那么大。
作比较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 船里,出了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
金华双龙洞 的经过。课文按照 游览顺序 ,依次写了
金华双龙洞简介
• 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距市区约15公里, 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洞穴分 列三层,以朝真洞最高,冰壶洞居中,底 层的双龙洞这最有名。
• 千百年来人们誉为“水石奇观”。
• 原来金华北山是一座石灰岩构成的山体, 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解,经过几万几十万年 的山顶渗透下来的水的侵蚀溶解,形成了 现在的溶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