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


(3)实习分小组进行,每组选组长一人,实习过程中负责 一些管理工作,组长要切实负责,组员之间应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4)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实习期间遇到打架、斗殴、不 服从带队教师指挥等严重违纪事件,要立即停止有关人员 的实习,送回学校,实习成绩不合格。 (5)实习期间严格考勤,迟到早退,均算作缺席一次,对 无故缺勤现象,实习成绩不合格。


土壤环境监测专项实习
实习要求
1、实习内容要求 (1) 在实习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掌握环 境监测的技术细节和技能要领。每人准备笔记 本、记录笔,随身携带,每天写好实习笔记, 记录实习情况、心得体会等。对有关实地调研 数据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2)通过指导老师对环境监测实际案例的讲解指
土壤颗粒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
量。粒径大小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及速度就行很大差异。也影响着地下水的自净能力。
土壤颗粒大小相差很大,有的在数毫米 ,有的不足
1nm ,相差达百万倍。各种土粒分类中,都将细土部 分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3个粒级。
(2)土壤有机质
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的残骸和施入土壤 的有机肥,以及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等。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胶体。它的吸附能力很强,对污染 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起很大作用。它极易吸附水溶性差的有机
三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
值。
4.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 土壤环境监测资料收集
2. 土壤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中 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特定项目为 GBl5618 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
布点法。
(1)对角线布点法:本方法一般用于污水灌溉或受污染的 水体灌溉的田地,由田地进水口向对角线引一斜线,
将此对角线5等分,以等分点作为采样分点。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形平坦,土壤比 较均匀的田地,一般采样点5个左右。
(3)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
匀的地块,设10个分点左右,受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 上分点。 (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大面积田地,地形不太平坦,土 壤也不很均匀,采样点布设较多,一般15个左右。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见图2.
(1)采样点布设方法 布点方法可分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 简单随机是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 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
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这种简单随
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分块随机是根据如上所收集的资料,按监测区域内土 壤的明显的几种类型,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 匀,块间的差异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一个 小的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本方法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
布袋或塑料袋装好,并记录和放进标签。标签一般需 两张,一张放入袋内(如用双袋,标签放两塑料袋间), 一张扎在袋口上。
5. 注意事项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处。 采样时作好记录和标签,写明土壤剖面情况。标明采样 地点、深度、日期、采样人、野外土壤定名等;采集土 壤背景值样品时要采集不同类型土壤远离已知污染源处 的土壤,深度在1m以内。
土壤环境监测
目录
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的具体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角度来说,它 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4 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组
成的。
(1)土壤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土壤固体部 分总重量 90%以上(固体占土壤总体积的 50%),是土壤的 “骨架”。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关系看土壤的 物理、化学性质。它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
比上种方法更具代表性。
系统随机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 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如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
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更具代
表性。 采样点布设方法见图1
图1. 布点方式示意图
每个采样区的样品为农田土壤混合样,采样方法有四种: 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和蛇形
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
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污染事故对土壤环 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这类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监测频次原则上依监测项目而定,而常规项目可按 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调频次.但不可低于 5年一次,选 测项目可按各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3. 土壤样品采集
农药皿T等,所以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
量较高。它对地下水的土坡自净作用有较大影响。
(3)土壤水 土壤环境中的液相物质指土壤环境中的液态水及其
溶质组成的溶液,一般称土壤水。
土壤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体以及取用地下 水进行灌溉造成的回归水入渗。各种水体,有着不同的原 水的化学成分,从而就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土壤水。在土壤 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也在改变着土 壤水的化学成分。
图2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
2.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与监测目的有关,如只需了解土壤污染现状, 可取20一40cm土层深度样。如要了解土层污染深度或了解 污灌对上层及地下潜水的影响情况,则可根据土壤类型分层 取样,一般达 2m 左右,有时可更深些。取样时可先挖一个
1×1.5m左右的长方形坑,深度达潜水位或视情况而定,然
请假:
三天以下:向实习指导老师请假;教务处、学生办
盖章,病假请医生开证明。假条及证明要提前交给老师 ,不补假。否则按无故缺勤处理。
事假三天及三天以上实习成绩不合格。
实习成绩的评定
(1)综合表现(出勤率、思想表现、实习态度、 纪律表现)占40%;
(2)实习报告占60%,包括《土壤环境监测实习 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总结报告》 和《 土壤环境监测报告》;主要从科学性、严谨性
后根据土层剖面岩土类型 (颜色、结构、质地粗细等 )划分土 层,最后由下而上逐层采集。
3. 采样时间
了解土壤沼染状况,可随时采集;了解土壤污染 对作物间接污染的情况和程度,应依季节变化或作物 收获期而定。大雨之后或久旱不雨时采集的样品也可 能没有代表性。
4. 采样量
采样量一般只需 1—2kg,对于多点混合采样,可 反复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留够所需的土样量。样品用
完善。
土壤污染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飘落、污染水的灌
溉及化肥农药的施放,有的土壤行染也来源于城市工业 固体废物的施放。土壤污染物中主要有重金属、有机污 染、农药和病原菌等。
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土壤环境质量一般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届含 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 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4)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主要包括O2、CO2、N 2、H 2S、CH4、H2
等。在土壤透气性好时,土壤中的CO2含量比大气中 CO2含量高数十倍,在透气很不好时才有可能产生少量 的H2S等还原环境下的气体。
2.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土壤的背景值有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一是按区域考 虑,即指某一国家或某个地区,土壤中某元家的平均含
量,用这个平均含量作为标度。这个概念有其不足之处
。因为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中某一种元素的含量相差 可能极大,若都用平均值表示,有时与实际相差甚远。
另一种土壤背景值概念是根据土壤类型考虑,规定未被
污染的某一类型土壤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为背景值。将此 值与受污染的同一类型土壤中相同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较,进而得出污染和污染程度的结论。后一种概念比较
导,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状分析、数据处
理、报表填写等基本技能,掌握环境监测的工
作流程。
(3)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发 展动态,了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掌 握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 实习纪律要求
(1)学生应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听从指挥,按照计划的时间、内容进行实习。未经允 许,不准私自离开集体,单独活动。 (2)在实习单位不要大声喧哗、抽烟、打手机、穿拖鞋 和乱摸设备等不文明行为,一切听从实习单位安排、 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
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 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 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是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 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 值;
地利用方式、灌溉系统、土壤污染源等); 了解我国现行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制定土壤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 国内外土壤分类分级标准及其依据。
、逻辑性和技术性等方面考核。
实习报告按照“南京农业大学实习报告”的统一 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报告装订次序 ①封面;②目录;③正文;④附件(图及其电它 );⑤实习收获;⑥谢词及参考书目。
2、每个《专项实习方案》不少于2000字,《实 习总结报告》不少于5000字。
土壤环境现场监测专项实习

查阅资料,熟悉溧水基地的情况(地理位置、面积、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