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3质子泵:高等植物细胞膜产生负电位的质子(H+)泵主要是结合在质膜上的ATP酶。

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

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4逆向运输: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

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5 Michaelis-Menten方程:V=V max·S/(Km+S)
式中:V——吸收速率;V 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相当于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S——膜外离子浓度。

当V=1/2V max时,Km=S。

6 生物反硝化
7:被动吸收: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8生理碱性肥料:
9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0质流: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3.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4. 如何提高铵态氮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5. 简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三.论述题
1.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

(10分)
2.通常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低于氮肥和钾肥,试分析其原因。

在磷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作物种植制度和使用技术去提高磷肥利用率? (15分)3. 试论述植物适应缺铁的机制并解释为何石灰性土壤花生单作可能出现缺铁黄化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间作时无缺铁症状?(1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