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污水物理处理沉淀池和浮力浮上法
污水物理处理沉淀池和浮力浮上法
99.2~99.6 96~98
14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 负荷的相互关系
表10-6 有效水深H、沉淀时间t与q的关系
表面水力负荷q/ (m3•m-2•h-1)
3.0 2.5 2.0 1.5 1.0
H=2.0m
1.0 1.33 2.0
H=2.5m
1.0 1.25 1.67 2.5
沉淀时间t/h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 为:初沉池,应不大于2.9L/s•m;二沉池,一般取 1.5~2.9 L/s•m。有时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 高出水水质。
16
第16页/共110页
7、贮泥斗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沉池, 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小时计。
8、排泥部分
单;
定;
1. 适用于地下水 位较高的地区;
式
2. 排泥设备已有定 型产品
2.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 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2. 适用于大、中 型污水处理厂
11
第11页/共110页
二、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1、设计流量 2、沉淀池的只数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
内容提要
一、概论 二、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三、平流式沉淀池 四、竖流式沉淀池 五、辐流式沉淀池 六、斜板沉淀池 七、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1
第1页/共110页
沉淀池
按使用功能分
初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 理,去除约30%的 BOD5,55%的悬浮物。
生物处理构筑物后, 是生物处理工艺的 组成部分。
1、简介
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 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 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 坡度,倾向贮泥斗。
18
第18页/共110页
19
第19页/共110页
2、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
进水区有整流措施,保证入流污水均匀稳定 地进入沉淀池。进水
出水区设出水堰,控制沉淀池内的水面高 度,保证沉淀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锯齿形 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出水
13
第13页/共110页
2、沉淀池的只数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 资料时,可参照表10-5的经验参数选用。
表10-5 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参数
沉淀池 类型
初沉池 初沉池 二沉池 二沉池
在处理工艺中的 作用
单独沉淀法 二级处理前 活性污泥法后 生物膜法后
沉淀时间 t/h
1.5~2.0 1.0~2.0 1.5~2.5 1.5~2.5
表面水力负荷q/ (m3•m-2•h-1)
1.5~2.5 1.5~3.0 1.0~1.5 1.0~2.0
污泥量/(g•d1•人-1) 15~27 14~25 10~21 7~19
第14页/共110页
污泥含水 率/% 95~97 95~97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 数值如下:初沉池应不小于14.71 kPa (1.5mH2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 8.83 kPa(0.9mH2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 不小于11.77kPa(1.2mH2O)。
17
第17页/共110页
三、平流式(horizontal-flow)沉淀池
H=3.0m 1.0 1.2 1.5 2.0 3.0
H=3.5m 1.17 1.4 1.75 2.33 3.5
H=4.0m 1.33 1.6 2.0 2.67 4.0
15
第15页/共110页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沉淀池超高不少于0.3m;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 方斗不宜少于60°,圆斗不宜少于55°;排泥管直 径不少于200mm;坡向泥斗的底板坡度,平流式沉淀 池不宜小于0.01,辐流式沉淀池不宜小于0.05。
2
第2页/共110页
沉淀池
按水流方向分
还有: 斜流式平流式Fra bibliotek竖流式
辐流式
池型:长方形 一端进水, 另一端出水, 贮泥斗在池 进口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 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
池型:多为圆形,有方形或 多角形;池中央进水,池四 周出水;贮泥斗在池中央
3
第3页/共110页
沉淀池流态
平流式 4
第4页/共110页
竖流式
沉淀池应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相 等,对于初沉池一般为250m3/(m·d),二沉 池为130~250 m3/(m·d)。
20
第20页/共110页
2、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
为适应水流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在堰口处需要设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动的调节 装置,使出口堰口尽可能水平。
泥,机件设备和驱动 件均浸水中,易锈
2. 大、中、小型 污水处理厂
竖
1.
排泥方便,管理
池深度大,施工困难;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
适用于处理水量
流 简单;
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不大的小型污水
式 2. 占地面积较小 造价较高;池径不宜 处理厂 太大
辐 流
1. 采用机械排泥,
运行较好管理较简 1. 池水水流速度不稳
第8页/共110页
流入装置
流出装 置
沉淀区
污泥区
缓冲层
9
第9页/共110页
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条件
10
第10页/共110页
池型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平
1.对冲击负荷和温 多斗排泥,各泥斗需 1. 地下水位较高 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独设排泥管排泥,工 及地质较差的地
流 强;
作量大;采用机械排 区;
式
2.施工简单,造价 低
荷的相互关系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6、沉淀池出水部分 7、贮泥斗容积 8、排泥部分
12
第12页/共110页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相同。 (1)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 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2) 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 量作为设计流量; (3) 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 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5
第5页/共110页
第6页/共110页
辐流式 6
斜板斜管沉淀池
7
第7页/共110页
进水区 出水区 沉淀区 贮泥区 缓冲区
沉淀池组成
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 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悬浮固体的分离
存放污泥的地方,起到贮存、浓缩 与排放的作用。 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以避 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