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物理处理法
8
8、平流沉砂池设计要点
(1)v=0.15~0.3m/s
(2)t=30~60s
(3)有效水深不大于1.2m,单宽不宜小于0.6m
Q/n=bh2v
20º
9
9、曝气沉砂池设计要点
(1)v=0.10m/s
(2)t=1~3min
(3)有效水深为2~3m,
宽深比1~1.5
(4)曝气量 0.1~0.2
m3空气/m3污水
污水
格栅
沉砂池
初沉池 可不设 二沉池 出水
缺氧Anoxic/Oxic好氧 缺氧池 曝气池 硝化液回流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1)硝化液回流比不宜低于200%
(2)缺氧池DO<0.5mg/L,HRT=1~2h
35
(十)生物除磷脱氮
A2/O 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Anaerobic /Anoxic/Oxic) 污水 格栅 沉砂池 初沉池 可不设
30
4、污泥负荷率 NS
QLa Ns VX
Ns~~SVI
SVI 沉淀性能 <100 良好 100~200 一般 >200 较差
0.2~0.5 1.5~2.2 0.05~0.15
31
5、水温 T T↑ DO ↓ 6、有毒物质
一般T=20~30℃
T↑ 反应速度↑ 处理效果↑
重金属、H2S、CN-、酚等
含水率70~80%,密度750~960kg/m3
3
5、设计要点
(1)过栅流速宜为0.6~1.0m/s
(2)格栅倾角宜为45º ~ 75º
(3)格栅工作台高于栅前最高水位0.5m。工作台
正面过道宽度为:机械清渣不小于1.5m,人工清渣
不小于1.2m;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小于0.7m
(4)格栅宽度
B S (n 1) en Qmax sin n ehv
活的微生物
无机物
活性污泥= Ma + Me + Mi + Mii
MLSS
微生物自身氧化 残留物 被吸附难降解或 未来得及降解
MLVSS= Ma + Me + Mi
24
(四)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
1、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
2、MLVSS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
+Q 3
Q1+Q3=Q2
X X1 X 2
27
(2)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生物相变化
停滞期 内源呼吸期
对数增长期
减速增长期
28
3、絮凝体的形成 (1)Butterfield Tenny
二沉池中良好的沉淀和浓缩 粘液说 明胶状物质
对数增长期
Mitchell
(2)动电势与含能说
老龄阶段
29
(六)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MLVSS f MLSS
对城市污水f=0.75
3、SV% Settling Velocity 污泥沉降比(30min静沉)
4、SVI Sludge Volume Index
污泥体积ml/干污泥重量g (30min静沉)
6 SV (%)10(m L/ L) 10 SVI (m L/ g ) X R (m g / L) MLSS( g / L) SVI
沉池不大于4h的污泥量
初沉池SS去除率40~55%,二沉池SS去除率近似
100% 7、排泥静压:初沉池不小于1.5m,生物膜法后二沉 1.2m,曝气池后二沉0.9m 8、出水堰负荷:初沉池 2.9L/(s· m) 二沉池 1.7L/(s· m)
9、泥斗倾角宜为:方斗60º ,圆斗55º ;
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40mm
人工清除
3、格栅分类
(1)按形状 平面格栅 曲面格栅
弧形格栅
栅条格栅
旋转格栅
转鼓格栅
2
3、格栅分类
(2)按栅条间隙
粗格栅
中格栅 细格栅 4、栅渣量 e=16~25mm e=25~40mm
e=50~100mm
e=10~40mm e=3~10mm
栅渣量 0.10~0.05m3/103m3 栅渣量 0.03~0.01m3/103m3
水平流速 > 0.25m/s
5、SBR
39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格栅
1、格栅设置条件
在污水处理系统前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若泵前
格栅间隙不大于20mm,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
2、栅渣清除方式 栅条间隙 3~16mm 栅条间隙16~25mm 栅条间隙25~40mm 机械清除 机械清除 人工清除 栅渣量大于0.2m3 采用机械清除
1
栅条间隙
2、活性污泥法:使活性污泥在有DO的池中呈悬浮
状态,让它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3、生物膜法:使微生物群体附着在载体的表面呈膜
状,让它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4、曝气:强制将空气中氧气溶解到水中。
曝气池
22
(二)基本流程
进水
出水
空气管
二沉池
回流污泥
23
(三)活性污泥的组成 细菌 真菌 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
14
10、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要点
(1)最大水平流速:初沉7mm/s,二沉5mm/s
(2)每格L:B不小于4.0,每格L:h2不小于8.0
(3)刮泥时池底纵坡不小于0.01
消能、布水均匀、 防止表面流
拦截浮渣
15
0.15~0.2
0.15~0.2
>0.25 0.5~1.0
0.5~1.0
0.3~0.4
0.25~0.5
管上端超出水面
不小于0.4m
(6)浮渣挡板高出水面
0.10~0.15m,
淹没0.3~0.4m (7)D>7m 应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19
12、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要点
(1)池径(边长)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且池径不宜小于16m
(2)池径小于20m时中间驱动,否则周边驱动
(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小于0.05
1、营养物质平衡
(1)BOD5不宜低于100mg/L
(2)BODu:N:P=100:5:1
2、DO 曝气池出口DO不低于2mg/L 曝气池中DO最低区域DO不宜低于1mg/L 3、pH 6.5~8.5 pH ↓ <4.5 真菌 ↑↑ 原生动物↓沉淀性能↓ pH ↑ >9.0 原生动物呆滞,细菌代谢↓
25
5、污泥龄(Sludge Age) SRT Solid Retention Time HRT Hydrolic Retention Time
(五)活性污泥法净化机理 1、初期去除与吸附
2、微生物代谢
26
(1)微生物代谢图式
+Q 1
1/3
20%
2/3
-Q 2
X 2
能量守恒
生物量变化
80%
(5)进水顺旋流方向
出水垂直于进水方向
10
10、钟式沉砂池设计要点
11、几种沉砂池
的比较
11
q=100~250m3/m2· h t=15~25s
12
四、沉淀池
1、初沉池 q=1.5~3.0m3/ ( m2· h)
二沉池 q=1.0~2.0m3/ ( m2· h ) 生物膜后
二沉池 q=1.0~1.5m3/ ( m2· h ) 活性污泥法后
4
(5)栅槽设计
超高h2=0.3 总槽深
水头损失
20º
l1 l2 2
5
(6)栅渣量计算
m3/d 0.1~0.01m3/103m3
QmaxW1 86400 W K z 1000
平均流量 总变化系数
6
二、沉淀的分类
1、自由沉淀 浓度不高,各自独立沉淀
2、絮凝沉淀
3、区域沉淀 4、压缩沉淀
16
17
11、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要点
(1)池径(边长)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0
池径不宜大于8m
池径最大不超过10m
(2)中心管内流速
不大于30mm/s
(3)缝隙流速
初沉 30mm/s
二沉 20mm/s
18
11、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要点
(4)反射底板距泥面不小于0.3m
(5)排泥管下端距
池底不大于0.2m,
2、初沉池 t= 1.0~2.0 h
二沉池 t= 1.5~2.5 h 3、超高不应小于0.3m 4、有效水深宜为2~4m 5、缓冲层高度:非机械刮泥0.5m, 机械刮泥宜高出刮泥板0.3m
13
6、污泥区容积一般初沉池不大于2d的污泥量,机械 排泥初沉池污泥区容积不大于4h的污泥量;
曝气池后二沉池不大于2h的污泥量,生物膜法后二
(4)进水整流板的开孔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12%
整流板
20
13、斜板(斜管)沉淀池设计要点 (1)水力负荷比普通沉淀池提高1倍 二沉池应以固体负荷校核 (2)斜板净距(或斜管管径)为80~100mm (3)应设冲洗设施
21
第三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
一、活性污泥法
(一)基本概念
1、活性污泥: 生物絮凝体(好氧)
L (5 ~ 10) B
有效水深一般取3.5~4.5m
(4)超高:鼓风曝气0.5~1.0m,叶轮表曝0.8~1.2m
(5)表面曝气混合功率:一般大于25W/m3
37
(十一)曝气池设计要点
1、阶段曝气
2、吸附再生
V吸> V总/4 HRT吸> 0.5h
38
(十一)曝气池池形 3、AB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