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季充满阳光——关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总结报告
自我校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以来,我校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本着服务青少年的宗旨,按照活动经常化、创建规范化、机制社会化的思路,立足校园,依托社会,以“求实创新”精神为主线,大力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构建起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化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好组织工作,明确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的重要性。
1.党政领导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青少年工作,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维权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相继出台,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环境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青少年的成长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曾放弃对我们青少年一代的争夺,在国内,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各种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现实生活中,各种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残害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很严重。
如果不能及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都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
基于对新时期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我校在1998年便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华罗庚实验初中和金坛市实验小学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把青少年的维权工作纳入学校议事,在全国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之后,近两年来,两合并后又适时地成立了“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处室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并制订工作计划,使我校的青少年维权工作走上了正轨。
2.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在校园内,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青少年自己都要提高对抓好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青少年维权活动中去。
围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中心内容,学校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电台、宣传栏、墙报、班级黑板报、《华罗庚实验学校》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如教育法制专题、交通安全法制专题、环境保护法制专题等,每学年均在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升旗仪式、年段集会、教师例会、年段活动、教研组活动等时间不时地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的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提高认识,明确意义,积极地参与到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的工作当中来,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立足校园,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
1.找准突破口,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
为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学校以开展自我保护教育为抓手,以德育处、校团委、少先队大队部、校保卫处及各系统维权岗为依托,动员组员相关人员在法制教育、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防卫避险教育和意外伤害自救及犯罪预警能力、临界防卫原则及使用技能训练等方面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训练。
2.积极组织教师学法,形成青少年权益的保护伞。
针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相对集中于校园的特点,学校意识到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确自己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负有的责任。
因此,学校在教师继续培训活动中将法制教育列为重点,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公民法律常识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并参加市“四五”普法考试,全部合格。
此外,学校还经常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校行政领导、政治教师在教师例会、普法专题会议、升旗仪式等场合开展普法教育,掀起全校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为形成“人人都是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者”的氛围奠定了基础。
3.认真组织学生学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主题班(团)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全体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法的潮流中去。
2003年4月初二年级全体学生邀到市少年犯审判厅听审判,使全体同学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各年多次请法院和检察院的同志以“未成年人应当端正自身行为”为主题,上了生动且意义深远的班会课,检察官们围绕主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热点问题,如“中学生为什么不能上网吧”、“怎样进行民事诉讼”、“跳舞机的坏处”、“父母离异时该怎么办”等,使学生们受益非浅,对自身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免受侵犯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外,家长学校的开设为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家长学校,加强了家校联系,使家长增长教育子女的艺术,促进与子女的沟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4.发挥德育阵地功效,竭诚为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服务。
为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校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大队等处室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活动,如“我校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思考”、“校园拒绝邪教”主题班(团)会、“反对邪教,崇尚科学”图片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宣传等,通过些活动,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依托社会,形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合力。
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为集社会之力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学校同各创建单位密切协作,加强交流,为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服务和帮助。
1.广纳公、检、法系统法律专业人士进入青少年维权队伍,壮大维权力量。
作为减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学校聘请市公安局副局长严月林同志担任我校治安副校长,在市政法委、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综治办及市公安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四无”(即学校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治安灾害发生、无学生犯罪、无侵扰学校秩序行为)为目标,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及时听取师生的反映,掌握校园内外的治安动态,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效果良好。
今年3月29日,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来临之际,严月林同志还应邀参加国旗下的讲话,对全体师生加强安全教育。
同时,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协调能力、热爱青少年事业的优秀政法干部被聘为我校法律辅导员,他们在为沟通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法律辅导员在工作之余深入校园,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进入班级为同学们剖析法与青少年的关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使青少年维权活动有了一个重要的依托阵地,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维护。
此外,学校还聘请市教育局教育科
领导为我校党支部、行政廉政监督员,从而加大了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力度。
2.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共建活动。
为拓展青少年维权工作思路,增加青少年维权工作渠道,学校不断密切与市人大法工委、综治办、公、检、法、司、交通、工商、文化、广电、劳动、新闻等部门和系统的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共建活动。
如与市交警大队开展的“绿色通道”活动,到市法院少年法庭旁听我市有关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一审判决,与市消防中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是”与团市委共同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参与市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净化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精神生活空间的活动等,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个青少年维权的社会工作网络已然形成。
我校施教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百分之百,维护了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并为他们提供了优质服务,特别重视智障儿童、特困生、特殊家庭的学生和问题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德育处还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种类活动,成立“爱心”基金会,发动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加强后进后的转化工作,力争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
四、创建活动初见成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以来,我校坚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与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国家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能,切实承担起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责,开展好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教育,重视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提高依法自我保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技能。
通过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舆论支持、维权咨询等措施,真正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形成了完善灵活、及时、有效的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全面提高了我校青少年维权工作水平,成绩斐然。
先后获得全国少年军校、省文明单位、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涌现出多个省、地先进个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活动,正成为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青少年权益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担负起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神圣职责,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已任,为培养合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