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填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土方填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土方填筑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土方填筑分段分层进行填筑,填筑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1 施工准备
根据测量放样边线,在渠道土方填筑之前要对表层植被、草皮和腐殖土进行清理,由推土机清表集堆,装载机装15T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

同时,推土机应为自卸车的施工及时修整场内临时道路及平整弃土以满足弃土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填筑。

1.2 铺土、卸料
填筑施工作业面不小于100m,作业面收合格后,即可开始填筑施工,15t自卸汽车运料至施工部位卸料,推土机平整,填筑层厚约30~50cm;靠近混凝土建筑物1m范围内,采用人工辅助摊铺,压实层厚20~30cm;具体根据试验确定。

土料采用进占法卸料,施工时要注意控制填料中土块粒径不大于15cm。

砂砾料采用后退法卸料,砂砾料或砾质土发生颗粒分离时,将其掺和均匀。

砂砾料压实前根据试验结果
均匀洒水,并力求达到最佳含水率。

卸料时将填筑料按要求填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黏性土混杂,并设专人清除土料中的杂质。

填土先从基础面低洼处开始,用蛙式打夯机或振动平板夯夯实。

当填土厚度满足一碾压层后,用16t振动碾碾压。

靠近建筑物约1m距离范围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建筑物两侧同步对称下料、对称填筑,保证建筑物受力均衡。

1.3 碾压
渠堤采用16t自行式振动碾进行水平碾压;渠堤边坡采用改良振动夯板碾压。

碾压沿堤轴线方向进行,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

碾压搭接宽度大于20cm。

碾压时控制行车速度,最高不超过2km/h。

靠近岸坡和建筑物附近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改良振动夯板薄层夯实,改良振动夯板夯不到的边缘部位,用木锤或尖头木夯夯实。

为保证打夯机压实和振动碾交接带的压实质量,每填筑3层,再用打夯机夯打3遍。

振动碾碾压粘性土层时,在新层铺料前,采用推土机挂三齿锚对已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刨毛深度3~5cm。

填筑层
因故中断,重新填筑前进行复压及刨毛处理。

1.4 整修成型
堤身段填筑时,两侧边坡超填70~100mm,填至设计高度后,采用人工配合反铲修整至设计形状要求。

1.5 接缝处理
分段碾压时,相邻两段均衡上升。

当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交界处以斜坡相接,坡面不小于1:3。

重叠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小于50c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小于3m。

1.6 下雨时的施工措施
下雨前采取措施,防止雨水下渗,及时压实作业面,并做成中央凸起向两侧微倾。

当降小雨时,停止粘性土填筑。

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人行不得践踏。

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经晾晒、复压、刨毛处理,必要时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填筑面含水量调整至合格范围,才能复工。

雨季停工前,土体表面应铺设保护层,复工前予以清除。

1.7 验收
每一填土层按规定参数施工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铺筑上一层。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和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观测设备和测量标志完好。

为保证施工质量,土堤不在负温下施工。

1.8 压实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前应先做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或其它控制指标。

(2)分段填筑,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

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

(3)土方碾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碾压机械行走方向以及铺料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

2)分段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

3)拖拉机带碾滚或振动碾压作业,宜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0cm。

4)机械碾压时碾压行进速度控制在2km/h左右为宜。

(4)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
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3夯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