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 基本理论范畴
1、惩罚犯罪——安全价值的体现 (1)惩罚犯罪目的的根据 : 首先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公众 利益的需要。 其次,这也是程序法定主义的必然结果。 刑罚权作为公权,犯罪发生后,纯粹报复 的私力救济为现代国家所禁止,只有国家 才有权力通过法定的诉讼程序来惩罚犯罪。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诉讼程序就 是国家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的活动,刑 事诉讼程序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专门程序。
3、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典型案例:辛普森案 、刘勇案、佘祥林案 西方国家的两种不同的司法公正观: (1)实体公正观——大陆法系
主张实体公正优于程序公正,诉讼体现的 是对结果公正的追求。 这种理念带有浓重的政治性的功利色彩, 诉讼程序完全是围绕发现案件真实、惩罚 犯罪这一目的而设计的。 “刑事程序是为寻找实体真实服务的。” ——亨克尔(德国学者)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诉讼公正可分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 方面。 1、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实体的 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具体要求:P12 2、程序公正:即过程公正,指诉讼程序方 面体现的公正。 理解程序的作用:P13
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 :结合P12 (1)参与原则——程序的参与性 :又可称 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的原则 。其核心 思想是,那些其权益可能会受到审判结果 直接影响的主体应有充分的机会并富有意 义地参与法庭裁判的制作过程,从而对法 庭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有效的影响和作用, 而不是被动接受裁决。 (2)中立原则——裁判者的中立性:裁判 者应当在那些其利益处于冲突状态的参与 者各方之间保持一种超然和不偏不倚的态 度和地位,而不得对任何一方存有偏见和 歧视。
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的主导哲学思想是经验主义哲学, 在认识论上,持怀疑主义精神,坚持人的 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认为很难发现案件 真相。因此,有人说,“人们对司法结果 的公正性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这也是 英美法系国选择判例法之路的重要原因。 另外,英美国家素有“程序先于权利”的 民族伦理传统,其所强调的是对行为正当 与否的标准不是看该行为是否导致了一个 好的或坏的结果,而是看该行为本身是否 内在地具有善性,后者在逻辑上先于前者。
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 两者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 (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 双重目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 (2)但在现实的刑事诉讼中,惩罚犯罪与 保障人权却总是表现出明显的对立。 有主张惩罚犯罪的目的而限制个人权利, 甚至即使非法损害个人的基本人权,只要 惩罚犯罪的利益确实需要,在诉讼范围内 也可默认;
(2)惩罚犯罪目的的实现手段:
一是扩大司法机关的职权,使其在诉讼中 不受或尽可能少受约束。
二是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削 弱其与司法机关的对抗能力。 如在中国古代,刑讯逼供是实现这一目的 的重要手段。
2、保障人权——自由价值的体现 (1)保障人权目的的根据 :
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近代以 来人权理论和民主宪政发展的结果。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只要真相能够得到,它是如何获得的并不 重要。” ——埃莫克里斯 (2)程序公正观——英美法系 主张程序公正优于实体公正,司法的公正 主要是诉讼过程的公正。 只要裁判是根据一个公正的司法程序作出 的,那么这个裁判结果就是公正的。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 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罗卡斯 “必须遵守关于审判活动的程序,即使在 一些例外的场合下有损于事实真相,也在 所不惜。”——基尔穆尔(英国大法官)
(3)裁判者的独立性:要求司法独立。 (4)对等原则——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 这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公正的基本标准。 (5)程序的公开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6)理性原则——诉讼活动的合法性:要 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进行,保障诉讼参与人 的合法诉讼权利,严禁刑讯逼供。 (7)及时终结原则——程序的及时终结性 : 一是审判活动应当及时地形成裁判结果, 二是审判应通过产生一项最终的裁判而告 结束。这是为了使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不长 期处于不确定的不利状态。
“实体规则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人 们所关心的只是这些规则的实施应当根据 形式公平的原则进行。”——彼得 斯坦 (4)评价——各有利弊
大陆法系的结果公正型司法有利于发现真 实、 打击犯罪,但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在查 明真相的旗号下扭曲司法过程的现象。 英美法系的过程公正型司法重视程序本身 的正当性,有利于保障人权,但往往走向 另一极端,导致结果虚无主义。
(3)关系:
公正必须是有效率的公正,效率应当是在 公正基础上的效率。在两者冲突时,应当 坚持公正第一、效率第二的理念。但公正 的优先地位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 为了效率,也要适当的牺牲公正价值,如 大陆法系的简易程序、英美法系的辩诉交 易程序和刑事和解制度等。
5、我国刑事诉讼的效率机制 (1)三机关相互配合制度 (2)两审终审制 (3)羁押慎用制度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5)简易程序制度 (6)诉讼期限制度
而程序公正首先是“可看得见的公正”, 必然能实现;还有利于保障人权;并符合 法治理念的要求,“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 治的分水岭” ;在实现不了实体公正的情 况下,还可以增加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可 接受程度,以维护司法的权威性。 有人指出:“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并不在于 是否有法律,在人治社会里,也可能存在 十分完备的法律。两者的区分仅仅在于: 当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发生冲突的情 况下,是选择实质合理性还是形式合理性。 因此,法治是以形式合理性为载体的,只 有这种形式合理性才能保障公民个人的自 由。 …”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 论范畴
一、刑事诉讼价值 二、刑事诉讼目的 三、刑事诉讼结构 四、刑事诉讼职能
第一节 刑事诉讼价值
一、公正 (一)司法公正是诉讼的首要价值 “法律被称作是一门公正的科学,有人说 我们是它的牧师,因为正义是我们的信仰, 我们主持它神圣的仪式。” ——布莱顿(美国著名律师) “为了正义,即使天崩地裂。” ——正义女神像背后谚语
(二)公正与正义
“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 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乌尔比安 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的划分: 分配正义:关注如何分配权利和义务,通 常由立法机关来执行。------立法 矫正正义:是当一条合乎分配正义的规范 被违反时,由国家对之进行的否定性评价 或惩治性措施,通常由行使司法权力的机 关来执行。------司法(诉讼程序) 因此,矫正正义要求在诉讼中实现公正。
二、效率 “公正在法律中的第二种涵义是指效率。” ——波斯纳(美国学者) “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 是公正和有益。” ——贝卡利亚(意达利) 1、概念:诉讼效率指诉讼中投入的司法资 源与所取得的成果的比例。 2、原因: (1)司法资源的稀缺性 (2)迟到的正义,即非正义。不能使当事 人的实体权利长期处于不确定的不利状态 中。
3、效率价值的基本要求: (1)司法机构精简 (2)司法人员素质优良 (3)诉讼程序适度并尽可能简便 (4)诉讼活动即时进行 4、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1)不同观点: 罗尔斯认为,一个社会,无论效率多高、 多大,如果它缺乏公平,则我们不会认为 它就比效率较差但较公平的社会更理想。 波斯纳认为,效率是评价和选择政策、宪 法和法律的首要标准。
一是建立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论基 础之上的个人自由主义原则。
二是与现代民主2)保障人权目的的实现手段: 第一, 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各 种程序性权利,确保个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把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延伸到刑事诉 讼中。如程序法定主义、无罪推定原则、 沉默权或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和辩护 权等等。 第二,对国家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权力加 以严格限制。如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司法 令状主义、适用强制措施的比例原则、非 法证据排除规则、控方证明责任的履行必 须达到超出合理怀疑的程度、一事不再理 原则等等。
(3)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分歧的原因: 大陆法系:
首先,大陆法系深受以笛卡尔为代表的、 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理性主义哲学观点的 影响,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认识能力的 绝对至上性。认为通过法定程序完全可以 发现实体真实,得到结果公正。 另外,还与其职权注意的法律传统以及由 此形成的法律伦理理念有关。大陆法系的 诉讼制度是在中世纪纠问式诉讼的基础上 改造而来的。
评价:两者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即诉讼公 正就意味着诉讼效率,反之亦然。刑事诉 讼如果是公正的,其同时必然是有效率的; 如果不公正,其同时必然是无效率的或低 效率的。 (2)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价值倾向
大陆法系:提倡诉讼效率,发现客观真实, 追求实体公正。
英美法系:除辩诉交易外,不提倡诉讼效 率,而是通过正当程序,发现法律真实, 追求程序公正。
杰克逊大法官的名言:每当一个法院的判决被另 一个法院审查时,一定百分比的判决就会被撤销。 这反映出观念上的,这种不同往往体现在不同法 院的组成成员之间。然而,上级法院的撤销原判 不能证明正义在那里得到了更好的伸张。毫无疑 问,如果有个超级最高法院,那么相当比例的联 邦最高法院的“撤销判决”也将被撤销。我们的 终局性不是因为我们(指联邦最高法院——引者 注)一贯正确(infallible,不谬,绝对可靠),恰恰 相反,仅仅因为我们是终局的,所以我们一贯正 确。
第二节 刑事诉讼目的
一、概念
刑事诉讼目的是指立法者预先设定的、进 行刑事诉讼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