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眠、处、闻、夜、知”等生字,会背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使得学生认识生字;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并能够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描述春天的词语,对春天的美景也有了一定的感知。
此外,不少孩子已经会背诵这首古诗了,这些因素都为学习这首古诗做了铺垫。
但是对于古诗的感情和理解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揭题: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也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词语,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万里无云、柳绿花红……(图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述春天的诗歌,诗题是《春晓》。
2、学生齐读课题,强调课题中的“春”是翘舌音。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介绍诗人孟浩然,图片展示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他呀,是唐代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后咱们还会学习很多他写的古诗。
今天,我们来仔细学学《春晓》。
(课件出示整首诗)
2、学生自读古诗:打开书12页,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3、卡片检查生字:处、少、声、知、鸟(强调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鼻音)
4、齐读古诗:把生字宝宝送回到古诗中,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鼻音都得读准确。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
三、感情朗读,理解内容
1、划分朗读节奏:老师把需要停顿的地方划出来了,如果你们在这些地方停顿一下,会读的更好听,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
2、理解诗题“春晓”,重点理解“晓”
1)“晓”是什么偏旁?日字旁和什么有关系?
2)配动作理解诗题“春晓”:春天的早上,太阳刚刚从地平面升起,照耀大地的时候。
3、逐句理解
(1)“春眠不觉晓”
a、春天的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在干什么?
b、这行诗中的哪个字是“睡觉”的意思呢?重点理解“眠”。
c、有感情地朗读这行古诗:闭上眼睛,美美地读一读这行诗句,把春天早上睡觉的舒服感觉读出来。
(2)“处处闻啼鸟”
a、诗人睡得这么香,被什么吵醒了呢?
b、小鸟是怎么把诗人吵醒的?是用翅膀拍醒的?还是用手戳醒的?(是被鸟叫声吵醒的)
c、从第二行诗句中找一找,哪个字是“叫”的意思?
d、动作理解“闻”:把耳朵贴到门上仔细听听外面的声音。
e、借助鸟叫声理解本句诗的感情:听了这么多欢快的鸟叫声,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3)带着欢快的心情,配上动作来读一读第一句诗。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同学们读得真美,可是孟浩然好像不那么高兴,为什么呢?齐读第三行和第四行,找一找,答案全在这两行诗里。
b、图片对比鲜花盛开和花之凋零的景象,帮助理解孟浩然的心情(这么漂亮的鲜花被风雨打落了很可惜。
)
c、用悲伤地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两行诗。
d、配上动作齐读第二句古诗。
4、朗读展示: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百鸟争鸣、落英缤纷的画面。
现在,咱们一起加上感情、配上动作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
1、唱一唱歌曲《春晓》。
2、画一画:拿起笔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可以画金灿灿的油菜花,可以画青青的草地,可以画蓝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