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1]作者简介:崔姝声(1977~)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在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被不断地派生出来。
其中声乐演唱就是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随着音乐的推动发展,声乐演唱成了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
从20世纪开始,人们最熟悉的声乐演唱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民族声乐演唱、美声演唱和通俗演唱,这三种演唱方式已经成为大众赏析声乐作品时的一个特定模式。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民歌唱法与戏曲唱腔为基础,借鉴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演唱的技巧和优势,结合时代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声情并茂,真切感人,这也源于人民大众和民间歌手长期演唱实践的积累。
民族声乐演唱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的歌曲演唱,京剧戏曲演唱,说唱及民族的新歌演唱等唱法统称为中国民族声乐。
它的演唱风格多种多样,演唱技巧灵活复杂,演唱效果极富感染力。
它是一种以演唱、表演为主的音乐艺术。
在它的演唱中包含的声音类型有真声、假声、真声假声相混合及真声混声相连接。
这四种演唱类型无疑使民族声乐呈现出更加美妙动听的声音效果。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只有把握好其演唱特点才能更好的诠释出每一首品。
“声音”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第一个特点。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声音是至关重要的,动听的歌声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国的传统演唱要求是声音洪亮、流动顺畅、委婉动听。
在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经过大量研究并广泛借鉴、吸收其他的声乐演唱手法,使民族声乐演唱对于声音的运用达到了一个科学性、民族性共存的崭新阶段。
演唱时的声音要明亮、甜美、委婉,还要保持住声音的耐力,嗓音的音域要宽,各种演唱技巧的运用要恰到好处、灵活细腻,用嗓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作品随时加以调整。
在发声方法的运用上,气息要深稳而灵活,声带要具备很强的功能和张力,共鸣的方法和作用应全面发挥,共鸣的位置也要及时掌控等等,把演唱者的声音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崔姝声[1][内容提要]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民歌唱法与戏曲唱腔为基础,借鉴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演唱的技巧和优势,结合时代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本文将通过对其演唱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研究,来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而反映出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传承/发展/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 61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2)04-0236-3崔姝声: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237展现出最佳的声音效果。
“情感”是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第二个特点。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准确的表达内心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和演唱的联系十分密切,它会使演唱的最终效果及演唱者的水平受到直接的影响。
纵观中国民族声乐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始终把歌唱情感放在主导的位置,视其为声乐作品的灵魂,这是不同于其他声乐类型的。
歌唱情感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必须遵循的二度创作原则。
每一首作品只有唱出感情才能打动人心,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唱出歌曲的灵魂,最终达到最高的艺术表现境界。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唱字”。
对于歌词的发音一定要字正腔圆,注意汉字的发音,由汉字的声调、字头、字颈、字腹及字尾组成。
在演唱中字的声调要注意,不要出现倒字及曲解歌词的现象。
演唱字头是每个字的开始,一定要纯熟地掌握声母的发音方法,使字头非常准备、清晰。
字颈是在其中起到过渡的作用,也要唱清楚,字腹指的是演唱时延长音的时值,字尾要收束的精短而准确。
汉字在连接着唱时,一定要把每个字都唱清楚且流畅连贯,细腻完美。
每个汉字在不同环境下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演唱时要把字唱出情感,唱的美妙动人、有悲有喜,意思正确。
第四个特点是唱出“韵味”。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精髓就是韵味,它能赋予民族歌曲新的魅力。
“以字行腔,以声拖腔,以情润腔,润而生味,这是中国民族歌唱二度创作时运用得特殊技巧形式”。
[1]在演唱中根据不同作品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连音进行,各种断腔技巧,滑音、颤音、倚音、花舌音、直音等装饰性技法的运用,力度变化技巧的采用,音色的变化,不同的速度转换和音高的升降等润腔技巧,使唱腔抑扬顿挫,也使歌唱美化动听,真挚感人,达到了最好的表演效果。
尤其在难度高、技巧复杂的大型乐曲中,这种韵味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五个特点是唱出“神情气质”。
它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和意识,是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心理支撑,也是演唱者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通过外表的神情、造型、气质上给人们传达的实际感受。
从演唱者的亮相表演至演出结束,其表现出的神情气质会一直影响着观众的情绪,观众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力来鉴赏演唱者的水平及整体效果。
可见神韵对于演唱者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的民族所特有的善良、谦逊、温文尔雅、品德高尚的文化传统,从艺术上充分得到了体现。
民族音乐中的委婉动听、含蓄细腻、生动感人,把我们民族的神韵、典雅、形象、表达地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主要包含了“声音、情感、唱字、韵味、神情气质”五大特点。
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注意它们统一相映、情意互通的联系,以及外表、内在和各种演唱技巧等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
要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地发展,与大众的生活密不可分,被更多的人们喜爱和传唱,并将民族精神及内涵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二、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传承借鉴历经几千年,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众多,题材之广泛,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现象、人文文化等各个层面,映射出人们的心理、性格、内心情感及人生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人们的鉴赏力与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提高,于是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必然的变化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中,既要使中华传统民间声乐的精粹得到继承发扬,还要重视和借鉴国外美声的发声方法及理论应用,从而使我们的民族声乐得到提高、改观和体制完善。
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于一个多民族文化生活的氛围,经过长期的曲折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积累、创新,使其精粹得到保留和进一步地完善。
所以,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就是继承和保留传统的艺术精粹。
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由民间歌曲、戏曲演唱及曲艺说唱组成。
后来民族声乐演唱发展到新时期,形成了新的更为科学性的唱法——民族唱法,既将传统的民歌演唱法得以继承,又借鉴吸收了西洋声乐演唱的技巧,经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民族唱法,能更好地彰显出我们的民族性及时代背景。
民族唱法十分注重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声音的流畅性及韵味。
民族声乐演唱的精粹第一个是“唱字”上的这一绝,又称为“咬字”。
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于演唱者的唱字的准确度、清晰度尤为重视,已经将其看作是衡量演唱水平的一个标准。
第二个精粹就是“唱情”,把情感淋漓尽致地在演唱中表达出来。
这是演唱者心灵深处的展现,这也是声乐演唱艺术的最高品格,使得演唱者与听众心灵相通,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假如演唱者不能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就会使其淡然无味,毫无艺术吸引力,失去其艺术价值。
因此,“唱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三个精粹指的就是“韵味”,它是每一部声乐作品展示其独特魅力的主要手段。
“韵味”在音高、音色、音量、音域的变化中都有所体现,还能展现出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色彩。
演唱者演唱时对于作品韵味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民族声乐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些精粹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都被保存下来。
经过几千年的成长历程,民族声乐之所以发展的如此壮大,就是因为保留了传统民族声乐的精粹。
有许多民族声乐演唱家的成功,就是因为在自己的演唱中不断地体现这些精粹,在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演唱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来发展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
就是由于这样一种传承的规律,才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到现在这么辉煌的时刻。
如郭兰英、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龚琳娜等演唱家都是不同时代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她们的演唱风格各有不同,但在他们的演唱中一直都展现出“唱字”、“唱情”、“韵味十足”的传统民族声乐之精粹。
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前提与基础就是“传承”。
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将呈现出的不足进行不断地改进,这样才能使声乐演唱得到完善和发扬壮大。
近些[1]丁雅贤,《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探讨》,乐府新声1987年。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38年,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通过对于西洋美声唱法的正确借鉴和吸收,显露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民族声乐借鉴和研究了美声唱法中的划分声部理论,从而使民族声乐把人声分为了花腔、抒情、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这是根据人声的音色、高低等特质划分出来的。
之后分声部的进行教学训练,使演唱者的演唱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借鉴美声的划分声部方法,使我们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歌唱人才,也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每个声部区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民族声乐通过对美声唱法中发声器官生理方面、物理学、声学等理论进行的深入研究,令我们对于歌唱的全部运动过程得到了认识与了解,从而使中国民族声乐理论得到了补充并加以了完善。
还有一方面,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巧给予了民族声乐演唱很大的启示,并使其唱法得到改善,更为完善。
这一借鉴使得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真假声结合得到了更好的效果,还使得演唱者在演唱中的音区、音色更为统一等等。
这些说明了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经验和理论有助于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要不断地在其发展进程中加以传承借鉴,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得到更好的表现,从而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乐坛,发扬光大。
三、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是人们心理思考的过程,是审美者对于声乐艺术的直观反映。
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就是种审美活动,每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都会流露出他们对于歌曲的审美感受,从而使观众感同身受,得到了美的享受。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着改变,对于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民族声乐演唱中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第一个是声音的审美。
其实指的就是悦耳动听、自然流畅、表现力十足的音色。
民族声乐演唱最重要的审美原则就是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