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星。

它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可以说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音乐事业的根基,也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传承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价值传承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悠久,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文化内涵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地带的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文化以及西方外来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进而中国的民族音乐开始逐渐大融合,并且开始丰富了曲目的种类,为后来的中国民族音乐发展逐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就产生出了原始的舞曲,我们的祖先有着十分超前的音乐才能,运用木材、石头等材料制作了多种乐器,在出土的骨片中就发现了刻有类似于音乐乐谱的文字。

而到了殷周的奴隶主统治时期,我国音乐艺术文化就开始发展地如火如荼了。

我国在古代出现了许多次音乐艺术繁荣发展时期,而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我国民族的伟大气节,并且凸显出了传统民族中的态度、性格、情感与追求。

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扎根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中国传统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译为“ethnic music”,即“少数民族音乐”。

我们通过归纳资料,将我国民族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等四类。

1 宫廷音乐我们说的宫廷音乐其中一部分包含了音乐艺术中的典制型音乐,而另一种类就是娱乐性的音乐,而这两种音乐类型能够凸显出我国传统宫廷文化中的多种侧面,首先是对于塑造皇权形象的研究,其次是对于我国封建贵族阶级日常生理与心理上的享乐。

2 文人音乐由古代音乐文化中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融合而成,这种类型的音乐与诗词绘画等艺术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这四种古典艺术,古琴是占据首位的。

而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脱俗的意境,有着“清幽、淡雅”的浪漫情愫,而这种音乐是最符合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中和”思想的,成为了古人们修身养性与塑造人格的最适合的方式。

3 宗教音乐首先,能够表现出我国传统宗教中高贵信仰中的多种特增,例如,佛教、道教等都会在自身宗教特征中包含了宗教音乐;其次,西方外来的宗教音乐与我国本地的音乐文化不断融合;然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与宗教音乐不断融合,并且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进行改动进而让产生的新的音乐具有仪式化与教义化。

4 民间音乐我国的民间音乐分成了民歌、歌舞、戏剧、乐器等,并且以综合性的艺术为主。

而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也孕育出了独特风格的民族音乐的风格、内容与体裁,并且成为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

由于我国面积广大,民族数量多,使得民俗出现了差异性的特征,进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研究部门已经归纳总结并收集到了大概有三十多万首的传统民歌,而加上独奏与合奏等乐器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而我国民族乐器大约有两百多种;我国的民族戏剧曲目约有两百多种。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而音乐是其重要构成元素,并且也是我国多种曲目特征与风格的体现者。

而这些曲目类型中的多种曲目与行当以及文武场的音乐等,更加难以计量数目。

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地区的经济也相应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群众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民族地区最富有特征的音乐形式却逐渐消亡,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呈现出相反地发展趋势,而我们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可以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1 民族传统音乐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民族地区的原生态环境对于现代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许多地区为了发展区域经济,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使得许多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进而让这些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失去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因此不能健康发展。

甘肃省永靖县政协委员马永清曾经说过:“青海与甘肃两个省的少数民族除了传统的花儿演唱形式与环境在政府保护下得以完整保存,剩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演唱形式已经不存在了,尤其是一些当地史料记载的少数民族的歌谣都失传了。

”而四川省音乐协会表演部主任赵小艺接受采访也表示出担忧四川地方的民歌发展,“演员演唱民歌的次数逐渐减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离城市比较近的地区民歌正在逐渐减少,曾经在九寨沟最著名的南坪民歌发展到现在,只有八个人在演唱传统曲目,在其他省市地区也存在这种问题。

或许“民歌恰是穷乡好”这句话能够很好地证明民族音乐遭遇的现状,越是经济相对落后或者偏远的地区,流传的民族音乐就越能够保留自身的原生态特点。

2 区域民俗文化逐渐消亡我们说民族传统音乐来源于各地区的文化生活,人们可以通过一首简短的民间歌舞就能够感受到这个地区的人文风俗等,并且不同的地区形成的风俗习惯也会造就不同的民俗音乐文化。

例如,傣族、土家族等部分少数民族村落在新人嫁娶之前集体唱“哭嫁歌”,表示出喜悦之情。

例如,在土家族少女嫁人前,女方就要集体唱“哭嫁歌”。

新娘子在结婚前十天不能跨出门槛,家人会在阁楼摆上一桌茶,之后邀请朋友亲戚围起来大喊大叫,哭着唱歌。

刚开始的时候,定时唱歌,而在女孩子新婚出嫁之际,人们会哭得愈加悲伤。

而越是哭得伤心,越能够表现出人们的喜悦之情,这种风俗能够充分体现出土家族独特的人文风俗与精神面貌。

3 群众思想意识的变化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猛烈冲击,现代多种文化舆论充斥在人们耳边,各地区人民可以直观地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而这些与众不同的事物也逐渐让群众转变了思想。

人们开始不再欣赏民族音乐,而是去追随欧美、港台流行音乐,甚至一些人对民族音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感觉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在如今是落后的,不符合众人的品位,在狭隘的生存空间中,民族音乐难以继续生存与发展。

三对中国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提出的方式建议由于我国民族音乐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体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反映的是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是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多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并且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并且在不断交流中相融合。

我国的民族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并且演化出自身的音乐艺术精髓。

而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努力拼搏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需要去保护与传承这些音乐文化。

1 保护好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我们要想保护好民族音乐,就要对我国民族音乐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进行保护。

如果没有这种环境保护,就会让民族音乐缺乏自我生存的支撑力。

我们需要将民族音乐放在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中,在我国传统民俗的背景下保持住原有的音乐形式。

我们需要让民族音乐在生态的环境中传承,要做好整体的保护,不能够忽略对于文化环境的闹胡。

例如,对于一些原始民族的村落加大力度去保护,并且建设出一些当地的民族音乐陈列馆,对一些濒临消亡的民族曲目进行抢救式的保护等。

2 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民族音乐我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在这些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我们可以有效地融合一些民族音乐元素,这会成为很有效的传播民族音乐的兴衰。

我国的民族音乐不能只是单纯静态地保存在博物馆之中,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这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我们可以在多民族地区的相关旅游景点设立一些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生态文化保护中心,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原生态环境,还可以让游客们在一定空间内体验到我国民族传统生活与习俗,并且接触到多种少数民族的古老音乐文化。

这种形式能够为地区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可以更好地去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3 加大专业教育培训,提升民族音乐的传承能力由于保护与传承是相互的,而保护好我国民族音乐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传承,只有将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下去。

我们为了能够让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依靠现代教育这种重要的手段,而加强专业的教育力度是我国民族音乐能够长期传承的基本保证。

我们可以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程,强化学生们的专业课程能力,让学生了解与喜爱自己民族的音乐。

4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传承民族音乐的保证由于民族音乐受到现代音乐的冲击,为了适应当今的需求,因此对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保护是一种强制性的政府行为,也是计划性的保护策略,而这种保护的策略是与我国政策相一致的。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一些必要的文化设施加大投资力度,让地区政府成为构建民族艺术传承链条的核心力量。

政府也可以通过当地的社会企业机构进行合作,增强地方群众对自己的艺术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并且逐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而各地区也要根据自己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特征来进行分类,突出保护重点。

5 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改革“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它们也是很少完美的。

在传统文化存在自身的意义就是决定了人们需要改变它们。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传统的表现形式已经难以与现代社会文化特征相适应,而我们的现代社会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发展给予了崭新的物质基础。

所以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改革,不断变化与更新内容形式,融合了现代题材,但是不能一味地乱加新的内容,让民族音乐显得不伦不类。

例如,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新民乐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些年轻人用传统的民族乐器来演奏一些流行的歌曲,或者将过去的音乐重新编曲,在传承了传统的基础上也创新了表现形式。

这种演奏形式有着传统的精髓,并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在一些电视台的选秀比赛中,栏目会以一期节目为主题,让选手们去选择唱一些民歌,会让观众们感觉十分新颖。

因此,我们需要去研究如何更好地创新民族音乐,让我国民族音乐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改革。

结语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群体中创造出来的,能够反映出底层与普通人的生活。

而我国传统音乐是经过上千年发展的,积累了我国多民族的艺术智慧与创造才能,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能够在不断的较量与融合中让它们相互融合辉映,并且相互竞争与繁衍发展。

与其他多种艺术相同,我国民族音乐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地与其他周边民族音乐精髓相融合,演化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音乐艺术与音乐传统。

参考文献:[1] 刘海波:《延边朝鲜族玄琴弹拨物件“竹拨”的相关问题——与〈中国音乐词典·续编〉商榷》,《北方音乐》,2011年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