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理解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的关系,理解依法治国的观念,掌握个人培养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解决办法:解释清楚“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2、如何开展培养法律意识教育(解决办法:联系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说明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讲清增强法律意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赞同采取怎样的措施?学校采取听证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纪律和法律的作用?
2、新课讲解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这部分主要讲清两个内容:一什么是法律;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讲解法律的内涵时,先简单介绍法律的定义,归纳法律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带有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处罚性。

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异同,补充参考书第222页的相关资料(1),让学生深化对法律的理解。

对于法律的作用,结合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

2、我国的法律体系。

简单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明白法律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每个公民和组织。

3、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本内容是重点部分,在讲解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从“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重点强调和说明如何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0页的资料卡片,并补充参考书第223页的相关资料(2)。

二、个人与法律
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对法律意识的含义只需作简单说明,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2页的活动天地来感受具备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重点要讲清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突出强调三个途径的逻辑关系:学习法律是三个途径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了解法律,才会内化为行动遵守法律,也才可能参与法律实践。

结合参考书第220页进行讲解,补充第225-226页的教学活动(4)和相关资料(5)。

2、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4页的媒体聚焦,简要说明国家作为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必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外部强制力树立法律的权威,使公民都遵守法律的规定。

作为个人应提高对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应展开教学,补充参考书第227页相关资料(6)。

3、总结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活有序、稳定的基本手段和机制。

法律具有规范、预防、校正这三方面的作用。

处于现代法治社会,应该树立“依法治国”观念,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四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