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全部用木旁,古人给同一个辈分的人起名字用同一个偏旁其实很正常,不过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比如燕王朱棣的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里面又规定,自他孙子辈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
因此明朝的皇帝从名字上一看就知道是朱元璋的第几代后人,也知道他们之间的辈份关系。
同样,其他的王府也有这些规定,比如太子朱标,本来他的名下的辈分表应该是帝系,但是他的儿子被他的叔叔夺了位,所以只传到他的孙子。
朱标的20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我们知道的人只有建文帝叫朱允炆,他的儿子叫朱文圭.分别是火和土旁,符合那起名规律。
所以明朝的皇室有很严格的起名字的规则,有些字就有些怪异,不过这样是
有好处的,因为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取名字取生僻字有利于把避讳的影响缩到最小,后来在明朝灭亡了后,也许逃避清政府的追杀,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弃了这些起名字的传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保留着的。
因为明朝从第三代朱棣侵占了侄儿帝位,因此明朝帝系均是朱棣之后,因此之后的帝名全是来自燕王谱名的名字。
可惜只传到由字辈江山就姓了爱新觉罗。
第一代:明太祖朱元璋1
第二代:太子朱标, 明成祖朱棣3(从3-16帝都属于燕王谱系)
第三代:建文帝朱允炆2, 明仁宗朱高炽4、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第四代:明宣宗朱瞻基5
第五代:明英宗朱祁镇6,明代宗朱祁钰7
第六代:明宪宗朱见深8,朱见济
第七代:明孝宗朱佑樘9
第八代:明武宗朱厚照10,明世宗朱厚熜11
第九代:明穆宗朱载垕12
第十代:明神宗朱翊钧13
第十一代:明光宗朱常洛14,福王朱常洵
第十二代:明熹宗朱由校15(无后),明思宗朱由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