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芦根

芦根

芦根,神奇的中药一、药材概述: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

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

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

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

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

花期9~10月。

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茎。

具清热生津、止呕、除烦之功效。

常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之征,或胃热呕逆、肺热咳嗽、痰稠、口干及外感风热的咳嗽。

芦根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

《新修本草》曰:“生下湿地。

茎叶似竹花若荻花。

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

”《本草图经》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

生下湿陂泽中。

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

花白作穗,若茅花。

根亦若竹根而节疏。

”上述记载及《本草图经》附图,均与本品相符。

《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

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

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

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

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

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

而愚则以为不然。

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

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

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二、芦根分类:1.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约1.5厘米。

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先端尖形似竹笋,绿色或黄绿色。

全体有节,节间长10~17厘米,节上有残留的须根及芽痕。

质轻而韧,不易折断。

横切面黄白色,中空,周壁厚约1.5毫米,可见排列成环的细孔,外皮疏松,可以剥离。

气无,味甘。

2.干芦根呈压扁的长圆柱形。

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

质轻而柔韧,不易折断,气无,味微甘。

均以条粗壮、黄白色、有光泽、无须根、质嫩者为佳中医认为,鲜芦根能清热泻火,其对于胃火导致的口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因此,准确辨证口臭原因后不妨试用此偏方。

一般来讲,口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牙齿间产生缝隙,食物碎屑停留在齿缝中,经过口腔细菌发酵后产生臭味;二是口腔出现急性炎症,炎性分泌物引发口臭;三是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降低;四是有消化不良或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将胃内存留食物所产生的气味从口中呼出。

这些原因导致的口臭都不适用上述偏方。

除了对症除口臭,日常还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可以适当饮茶,用茶水漱口。

绿茶中的儿茶素有助于防治口臭,因此,嚼茶叶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于芦根,天马专家还讲述了一段传说呢。

相传从前有一户姓田的穷人,有一年在秋冬之交,由于孩子受了风寒,烧得满面通红,昏睡不起,穷人急忙去镇上的药铺买药。

外号叫刀黑心的药店店主慢悠悠地对穷人说:“要退烧,就得吃羚羊角,离了羚羊角,发烧退不了。

”穷人急忙问道:“那羚羊角需要多少钱?”刀黑心说:“退烧需要五分羚羊角,名贵药材,一分一两,五分五两银子。

”穷人哪里有这么多银子,便向刀黑心哀求能不能少要点钱。

刀黑心把脸一沉说:“穷鬼,买不起药就别来,我还不想卖给你呢!”穷人听了非常气愤,但又没有办法,无奈之下只有忍气吞声走出药店。

穷人刚一迈出药店店门,就碰见了一个叫花子。

叫花子同情地对穷人说:“退烧不一定要吃羚羊角不可,我教给你个法儿,不花一分钱,就可以退孩子的烧。

”穷人听了非常感激,急忙问道:“好师傅,什么法儿?”叫花子说:“你赶快到池塘边挖些芦根,用水洗净后,给孩子煎成汤药喝,烧就自然退了,”穷人听了连忙到村外池塘边上挖了些鲜芦根,用水洗去根上的泥沙,切成半寸长,煎成汤给孩子灌下去。

果然,三剂过后,孩子烧退病愈。

从此以后,村里的人都知道芦根能解大热,是一种退烧药,谁家有发高烧的病人,便去挖些芦根,再也不去药店求那个刀黑心了,芦根也就成了一味不花钱能退烧的民间草药。

更多消息参见三、芦根移植:芦苇常用的移植方法有三种:一是分根移栽法,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铁锹在靠近苇苗处挖出长宽各15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土佗,每个土佗上约有2-4株苇苗,按株行距均为1米移栽。

二是压青苇子法,在雨季(连雨天最好)把健壮的植株用镰刀;自地面割下,削去33-40厘米左右的嫩尖,平放在预先浇好的泥土上,在每隔2-3个节处压上6-8厘来厚的泥土,一般15天左右发芽。

三是带根青苇移栽法,当芦苇生长到0.5-0.6米时,选取带有2-3个分蘖的植株,用铁锹挖20厘米左右深,连根倔起,按株行距均为1米栽种。

芦苇须根生长年限长了以后,其根层可达30厘米以上,形成很厚的根毯,通常称之为“蕻”。

蕻层过厚,不利于芦苇生长,必须进行芦苇更新复壮。

方法可用小拖拉机挂打垡工具,打断蕻层。

横打、竖打各1-2次。

结合打蕻层,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

也可用铁锹破坏蕻层,或深耕将苇根耕出,再挑选健壮根埋入土内。

四、芦根的防治:防治虫害和杂草虫害主要有蝗虫、钻心虫等,可用敌百虫进行防治。

同时注意及时清除杂草,可在早春发芽[5] 前灌水,将杂草淹死。

五、芦根的使用:1、芦根绿豆汤:芦苇根、绿豆各5钱,加一碗水煮开,加适量冰糖,去芦根绿豆喝汤。

适用于内热口干。

功效:生津润肺,降火解热。

2、芦根麦冬饮:取鲜芦根30克(干品用15克),麦冬15克,头道冲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其后可加开水频频代茶饮。

适用于放射治疗后口干、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的肿瘤病人,能明显减轻癌症放疗后的副作用。

对糖尿病、肺燥咯血及支气管炎者,也有一定疗效。

功效:生津清热、养阴润燥。

3、芦根青皮粳米粥:新鲜芦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

将鲜芦根洗净后,切成一厘米长的细段,与青皮同放入锅内,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钟。

捞出药渣,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粳米开花,粥汤粘锅。

端锅前5分钟,放入生姜,1日分2次温服。

该粥粳米的醇香与芦根的清香结合,食用起来滑利可口,另有一番滋味。

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为肝胃积热型者。

功效:泄热和胃,养阴止痛。

4、芦根饮:芦根(鲜、干均可)1两,煎汤一碗加冰糖适量内服,1日1次,早晨空服,连服1星期。

适用于内热胃火之口臭。

功效:清火解毒。

5、芦根葱白橄榄饮: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煮汤,代茶饮。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功效:清热解表,宣通气机。

6、芦根荸荠雪梨饮:鲜芦根60克、鲜藕(去节)、荸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鲜麦冬60克,绞汁。

温饮或冷饮。

适用于中暑。

功效:清热生津解暑。

[6] 六,芦根鉴别1.性状鉴别鲜根茎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

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

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

体轻,质韧,不易折断。

折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

无臭,味甘。

干根茎呈压扁的长圆柱形。

表面有光泽,黄白色。

节处较硬,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

质轻而柔韧。

无臭,味微甘。

均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长细胞壁波状变曲,短细胞成对,一个为硅质细胞,腔内含硅质体,另一个为六角形栓化细胞。

表皮内为3-4层下皮纤维,微木化。

皮层宽广东省,有类方形气腔,排列呈环状;内皮层不明显。

中柱维管束3-4环列,最外列维管束较小,排列于气腔间,外环的维管束间和内环的维管束间均有纤维连成环带,维管束外韧型,周围有纤维束,原生木质部导管较小,后生木质部各有2个大型导管,韧皮部细胞较小,中央髓部大,中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