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摘要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
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发展 城乡均衡发展指导教师团队信息成员一、调研动机暑假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
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
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
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
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
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
四、调研方式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其次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
以及实地探访小学。
五、调研状况我所调研的是我的母校铜陵市显化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铜山镇建校较早的一所小学,学校座落在池州市境内,紧临318国道,校园里景色怡人。
现有教学班八个,230多名学生,16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7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
近几年来有多位教师论文荣获国家级奖,近30多篇论文荣获市区一、二、三等奖,学生50多人次获市、区级表彰,在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第六届市体局组织的象棋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在“特色教育”上狠下功夫,现已初见成效。
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整洁的校园,配备有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150米环形跑道和师生篮球场,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建校以来,显化小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很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1994年后,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终生发展提高,提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一系列的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尤其在郊区率先进行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正待结题的近二年研究的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同时学校多次获市区“先进学校”、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市、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称号。
2007年我校语、数教研组分获市区级优秀教研组称号,2002年被评为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昂首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向着更新的办学理想前进。
主要的采访问题及分析状况:1、教学硬件设施变化设计意图: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情况可以最直接的反映出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持程度以及教育水平的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调查,显化小学近年来不仅建了新的多媒体教室,新的机房,还建了一所新的幼儿园。
并且校园绿化面积明显扩大,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150米环形跑道和师生篮球场等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2、学校怎样抓教师学习的? 设计意图:我认为不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它的希望和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和关键又在于学习。
走访答案:铜陵市比较重视教育,一直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铜陵市郊区教育局每年会定期组织老师参加集中培训,学习。
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要守住自己的“红线”(法律)和“底线”(良心),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3、怎样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设计意图:因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考分问题是我们想淡化但又不能有丝毫淡化的问题。
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当今似乎还没有真正的答案。
本题意在调查一线教师的看法。
走访答案:一般只做参考,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数不能决定学生智力、素质;全面发展;不排名次;学生考分好,社会评价高,但不等于学生能力;学生考试的真成绩我喜欢;不想看中;现在重要;高分并非能力,但希望学生考高分;努力的报酬;考试分数是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的调查了解;学校看得很重;考试衡量教学,所以注重分数。
答案小结: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看重考试分数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分数高,学生的学习好。
其次,学生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其实在现阶段下,由于现有形式的高考存在,量化评价制度的普遍运用,不重视考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4、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想通过本问题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走访答案:在课堂内完成;课内;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课内、课外都有;课内与课外结合2;每天;课内,家庭也有一点;课内外都有;按要求完成。
答案小结:学生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主要是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仍然比较严重,老师更多是在为自己的考核得分着想,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学生的负担。
5、学校的教育重点是什么?设计意图:探讨农村小学的教育重点可以看出教育的综合发展情况走访答案:主要还是以课本知识为重点教学目标。
对于音乐美术等科目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教学资源)。
6、家庭教育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当地家庭教育的现状。
答案小结: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不了解,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情况,在家中没有辅导学生的功课,家庭教育比较落后。
但是家长虽然不能很好的辅导孩子却大都非常关心孩子学习,在暑假期间就有不少家长送到补习班补缺补差。
7、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情况。
答案小结:与上题的结果相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普遍比较关注。
8、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如何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认可度,从中也可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答案小结:家长对学校工作比较重视,都会准时参加家长会。
但是和老师主动交流的不是很多。
家长和校方沟通不够。
六、调研分析家乡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平房改建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使用情况不好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1、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
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
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缺乏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意来农村工作,学校老师有老龄化的趋势。
3、虽然铜陵市为了推动教育均很发展,从市区的小学选调优秀老师来农村交流支教,可是交流时间往往只是一年,这样学生总是在换老师,反而成了一种弊端。
三面临缺乏生源的危机我所调查的宋官疃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资源较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
学生太少,学生间没有竞争,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压力。
四家长对学生教育关注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大误区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
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
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
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五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
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
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
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
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
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
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