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周明学2012、5、8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扩张的高涨,这一切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扩展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革命,是此前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飞跃性、突破性、革命性、井喷式的大发展。
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之词的发明人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的评论家。
19世纪初,当工业革命还处在其完成阶段时,法国评论家将当时机车工业的大发展与法国的大革命相比拟,故用“革命”之词描述英国工业在一个限定时期内的激烈变化。
工业革命含义:又叫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有两个变化,一是技术手段上,手工劳动→采用机器生产;一是生产组织上,手工工场→工厂。
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时至今日,人们虽已公认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模式,但至少有三个重大问题仍无定论,它们是:(1)为何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2)什么是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3)谁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还是广大的劳动大众?这三大问题是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及其现代化过程的关键。
一、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拓展1、起源——英国:起源的“突变论”。
汤因比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性的剧烈的大变动”,一次“普遍的工业化”。
起源的“渐进论”。
1932年希顿为《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工业革命”词条时,倒是直言不讳地说:“一场革命进行150年之久,在此以前至少还有150年的准备期,看来,确实需要提炼出一个新的名词。
”(1)原因: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故乡。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英国之所以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是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资本主义经济井喷式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原因和条件。
一般情况下,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有: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原料、资源、政策支持等。
英国具备的有利因素特别多、特别齐全。
政治上: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和政策支持通过了一系列促进商业、航运、工业、农业发展的政策,如颁布专利法、禁止熟练技工出境、禁止工具、机器图纸、机器出口等。
政府往往用调整税收、许予津贴或贸易特许等方式,鼓励企业、公司的发展,保护国内市场。
例如1688年政府取消谷物进口税,用每夸特小麦补贴5先令的方法投放市场,以保证国内粮食的需求。
1720年政府对进口印度绸和印花布课以重税, 以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
整个18世纪政府采取优惠贷款的办法扶持私人企业,于是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
例1专利法: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目的是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专利法的国家。
1449年,Utynam的一个名叫约翰的人以其彩色玻璃制造方法获得为期20年的垄断权。
据史料记载,这是第一件英国发明专利。
1624年《专利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也为世界各国现代专利法奠定了基础。
此后,英国专利制度经历了一个平稳的发展过程。
1852年颁布《专利法修改法令》,对专利制度彻底改革,制定了发明专利的获得程序,第一次明文规定专利申请必须提交专利说明书,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公布。
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用数学方法证明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艾萨克·牛顿。
两位科学家可谓是生而逢时,一生都过得顺风顺水,这得益于17世纪英国整个社会对于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发明者的狂热崇拜,而这正是因为英国16世纪就确立的专利法,它保护发明者的知识产权(IPR),使发明者得到实际利益。
瓦特一系列的发明都得到了专利权。
晚年的瓦特,生活非常富庶。
瓦特财富的主要来源是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
青年时代的瓦特生活非常清苦,中年丧妻后,还要独自抚养六个孩子,致使他曾经一度想流亡俄国。
如果不是因为专利法的保护,瓦特很可能在青年时代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流亡俄国。
如果这成为事实,不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要推后多少年,会成为什么样子?确立专利法保证发明家的权益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1727年,牛顿去世。
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目睹了英国国葬牛顿的仪式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
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1624年《专利法》是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
审视英国1624年《专利法》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关联,可以发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制度变革和发展的结果。
史实表明,1624年《专利法》出台后的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1680—1689年,登记了53项发明专利。
17世纪90年代,新专利开始急剧增长:1691年登记了64项,1690—1699年则达到了102项。
1700—1759年,发明专利共达379项。
新发明不断涌现,并被广泛采用,通过专利技术建造大型工厂也极为普遍。
1630年,英国最先获得了蒸汽机的专利。
1663年,爱德华·萨默塞特获得了一种蒸汽泵的专利。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并于1770年登记了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1783年,亨利·考特等发明了搅钢法,并于1784年登记了专利,由此实现了专业化生产。
专利制度对英国发明的不断涌现和新工业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
专利制度的建立为知识财产的所有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创新的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从而鼓励了发明。
正如维贝尔在其《世界经济通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所指出的,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英国1624年《专利法》对个人技术发明的承认和保护,也是对个人智慧、知识、劳动所创造价值的保护,从而有利于刺激技术发明人的热情及其对技术的应用。
英国科技发明的大量涌现和工业革命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1624年《专利法》及相关的专利保障制度。
1624年《专利法》颁布时,英国接近革命爆发(1640—1688年)。
革命后,《专利法》继续生效。
英国政治演变的重要特点是尊重传统。
例2议会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共耕地和公有地。
经济上:①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手工工场的生产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尤其是海外市场。
其他国家的海外市场不够大。
据不完全统计,从 1757年至1815年, 英国政府从印度掠取的财富近10亿英镑。
②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资金欧洲圈地运动指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这种情况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家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最为典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含义:先圈占庄园的自用地出租,再圈占农民份地出租或自己经营原因:(16世纪前后的原因)a、商业革命推动了制呢业的发展(直接原因)羊毛需求急剧增加,价格不断上升,养羊比种植谷物更加有利可图,物业收益超过农业,物业中养羊最赚钱。
b、价格革命使贵族地主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封建主势力衰落)领主剥削封建地租→领主将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或自己经营c、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对农牧产品提出了新要求羊毛、羊肉、谷物价格因而上涨。
方式:暴力或者和平特点:农民与土地相分离影响:马克思把圈地运动引起的土地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农村逐渐建立称之为英国农业革命。
英国农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与圈地运动大体一致。
英国农业革命,学界现在一般是指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
包括圈地运动、机械化、四轮作、良种培育等,其结果是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以支持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影响具体为:a、引起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b、引起了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剥削封建地租→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或自主经营c、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贵族(圈占土地后或自己经营或出租他人经营的贵族;在农村雇工经营农场或牧场的商人、富农,他们或者被赠送,或者购买了贵族爵位)和农业工人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和新贵族(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的贵族、商人、富农等),随着他们经济力量的壮大,他们要当权,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d、对农民是一种掠夺(“羊吃人”)e、促进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提供了劳动力,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农场、大牧场)实质:在农村中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运动。
③手工工场比较发达,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技术条件工场与手工作坊相比,分工更细,如造成一根针,要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只须完成一道工序,提供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工具进一步专门化,技术工人对某一简单工序更熟练,有可能发明机器去代替手工劳动。
④拥有煤、铁、锡等宝贵的工业资源美国历史学者彭慕兰在分析英国工业化起源时指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如果不是这些地球物理的偶然条件,我们更难想象(英国)早期如何突破有机经济的限制。
”反观中国,煤藏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山西,距离长江三角洲超过一千英里,并且中国最大的煤藏在矿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