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居民楼抗震加固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12-11-21目录编制依据--------------------------------------------------------------------------------------------------------2 第一章工程概况----------------------------------------------------------------------------------------------3 第二章施工部署----------------------------------------------------------------------------------------------4 第三章钢结构的制作---------------------------------------------------------------------------------------8 第四章钢结构的安装---------------------------------------------------------------------------------------10 第五章钢结构质量保证措施------------------------------------------------------------------------------12 第六章工期及质量保证措施------------------------------------------------------------------------------15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16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文件资料编制:(1)北京丰台区居民楼抗震加固设计图纸;(2)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3)本单位执行的ISO9001质量保证手册及其它质量体系文件;(4)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5)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已建成类似工程的经验。
第一章工程概况1.1钢结构工程概况1.1.1本工程为丰台区卢沟桥城北路1号楼抗震加固,主体结构地上五层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77年。
本工程建筑面积约2598.34㎡,于2012年进行抗震鉴定确定,本工程不满足抗震要求。
本工程钢构件主要由H型钢、槽钢等组成,主体钢梁之间用10.9级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主材采用Q235B钢。
构件共计13t。
计划工期从2012年12月11日到2012年12月30日。
1.2施工特点及难点因本工程周边区域狭小,工程构件的进场和堆放难度较大。
本工程为五层屋顶加固,周边防护尤为重要。
构件吊装难度较大,周围无吊车停放点,吊装是本工程的难点。
钢构件的供应必须合理安排,配套供应。
钢构件应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生产,并保质保量准确及时的运至现场,以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序进行。
第二章施工部署2.1项目组织机构图2.2管理人员职责(1)项目经理职责:a、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全面覆行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责任。
b、负责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和人员安排,确定项目人员职责范围。
c、全面组织施工,组织实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质量计划,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d、负责项目资源的组织,配备和处置。
e、批准内部文件和对业主的重要文件。
f、组织竣工验收、交付。
g、其他事项的处理。
(2)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职责:a、组织编制并批准项目质量计划。
b、组织编制并批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有关作业指导书。
c、负责施工技术、质量、进度、安全管理。
d、负责规范、标准、设计文件、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资料的控制。
e、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
(3)各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职责:a、编制施工分类作业指导书、试验检验方案。
b、落实人力、机具、材料等资源配备并组织适应性,符合性的核实。
c、认真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计划,保证与总包方的计划的一致性。
d、参加图纸会审,并提出意见,主持本专业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指导,督促实施。
e、主持重要工序的控制。
f、组织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查。
g、合理设置施工流程并安排协调本专业的施工。
h、填写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资料的收集,指导班组作好自登记录。
i、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j、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4)材料设备管理员职责:a、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是方案的有关物质供应要求编制材料,设备供应,进场计划。
b、组织进场物质的检验和抽查,保证物质的符合性。
c、了解分析设备材料市场行情,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d、现场的实物、场地、记录管理。
e、验收进场材料及质保书、合格证、准许证等的收集。
f、施工机具的管理、维修、保养。
(5)质检员职责:a、质检员对管辖范围内的质量检查工作负责。
b、严把材料检查关,工序交接关,隐蔽工程验收关,特殊工种资格上岗关,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抽、验关。
c、对各施工质量自检记录进行审查并签字确认,并对签字的质量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d、发现施工中的质量失控行为和现象应坚持原则,及时提出并决定返修、返工或停止作业,同时上报技术负责人和上级质检部门,在所辖的范围行使“质量否决权”。
e、整理收集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记录,按规定向质检部门及时、准确填报各种报表。
f、参加所辖区的工程质量动态和事故分析与调查。
g、协助项目部做好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
h、协助班组搞好施工质量,控制掌握分项工程质量情况。
积极参加项目经理部组织的或班组组织的质量攻关工作和活动。
i、质检员所负责的项目出现质量问题、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经落实为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按“奖罚条例”执行。
(6)安全监督员职责:a、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标准,协助工程项目负责人做好本工程安全工作。
b、做好安全交底及新工人入场教育,未经教育不得上岗。
c、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验评,对查出的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d、现场文明施工检查管理,做好安全资料的收集管理。
e、认真做好工伤事故统计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2.3质量保证制度的建立根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建立并实施本工程的质量保证制度。
(1)开工前,项目部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文件,熟悉图纸,比照规范和标准,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编制好项目质量计划,落实各类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
(2)在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后,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做好各施工部门的协调工作及施工班组的协调事宜。
(3)对参与项目实施及过程控制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并实施完善的技术交底制度和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2.4机具材料2.5劳动力2.6现场条件1.提供标高水准点和轴线控制线。
2.提供全部基础顶面标高资料。
3.提供基础纵、横中心线资料,并弹至基础面。
4.清理现场,平整场地,保证运输构件拖车进出场道路畅通,有相应作业面。
5.提供现场施工用电电源。
第三章钢结构的制作3.1本工程主要材料为轧制H型钢、槽钢,其设计长度不统一,因而采用加工厂对接下料,以便保证质量,同时也节约材料,减少损耗。
3.2钢结构加工工艺过程3.2.1下料图单(1)此工序为材料检验部分,其内容包括对工程所选用的型号、规格的确认以及材料的质量检查。
(2)质量检测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检验方法:检查钢材质量证明书和复试报告,用钢卷尺、卡尺检查型号、规格。
3.2.2放样、号料(1)放样划线时,应清楚标明装配标记、螺孔标注、加强板的位置方向、倾斜标记及中心线、基准线和检验线,必要时制作样板。
(2)注意预留制作,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切割、刨边和铣加工余量;安装预留尺寸要求。
(3)划线前,材料的弯曲和变形应予以矫正。
3.2.3下料:(1)钢材剪切面或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和分层。
(2)质量检验方法:目测或用放大镜、钢尺检查。
3.2.4组立、成型钢材在组立前应矫正其变形,并达到符合控制偏差范围内,接触毛面应无毛刺、污物和杂物,以保证构件的组装紧密结合,符合质量标准。
组立时应有适量的工具和设备,如直角钢尺,以保证组立后有足够的精度。
采用设备为Z12型型钢组立机。
(1)点焊时所采用焊材与焊件匹配,焊缝厚度为设计厚度的2/3且不大于8 mm,焊缝长度不小于25 mm,位置在焊道以内。
(2)预组立的构件必须进行检查和确定是否符合图纸尺寸,以及构件的精度要求成型。
(3)组立成型时,构件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其结构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规定。
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编号。
3.2.5焊接工艺:(1)焊接后边缘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等必须清除干净,以减少产生焊接气孔等缺陷的因素。
(2)引弧板应与母材材质相同,焊接坡口形式相同,长度应符合标准的规定;使用手工电弧应满足以下规定:使用状态良好、功能齐全的电焊机,选用的焊条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3.2.6制孔(1)采用设备:摇臂钻(2)质量检验标准:螺栓孔及孔距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3)质量检验方法:用直尺、钢尺、卡尺和目测检查。
3.2.7矫正型钢(1)使用设备:翼缘调直机(2)工艺要求:操作人员熟悉工艺内容并熟悉掌握设备操作规程,矫正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钢板矫正允许偏差3.2.8端头切割:焊接型钢柱梁矫正完成,其端部应进行平头切割,所用设备为端头铣床;3.2.9除锈,刷底漆两遍,中间漆一遍除锈采用专用除锈设备,进行抛射除锈可以提高钢材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能力。
对钢材表面硬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漆膜的附和不需增加外加的涂层厚度。
除锈使用的磨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用毛刷等工具清扫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除锈合格后的钢材表面,如在涂底漆前已返锈,需重新除锈。
钢材除锈经检查合格后,底漆两遍,中间漆一遍,且漆膜总厚度不小于150μm(微米),易腐蚀及生锈的主体结构部位宜增加涂层厚度20—60μm(微米),油漆在涂刷过程中应均匀,不流坠。
3.2.10包装与运输①构件编号在包装前,将各种符号转换成设计图面所规定的构件编号,并用笔(油漆)或粘贴纸标注于构件的规定部位,以便包装时识别。
②在搬运过程中注意对构件和涂层的保护,对易碰撞的部位应提供适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