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湖泊数量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①调蓄洪水的功能削弱;②湖水的减少可减轻当地的洪涝灾害;③使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减少;④可减小大气湿度,进而影响到局部地区气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C. 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 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读“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A. 能源消费结构特征B. 生产技术水平C. 环境保护观念D. 人口众多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5.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B. 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 砍伐森林——酸雨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6.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下列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叙述正确是()A.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B. 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C. 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D. 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无关7.近年,“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读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A. 扬尘B. 机动车排放C. 燃煤D. 建筑尘8.甘肃省民勤县(如图)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①②9.下图为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项组合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降低②环节的是()A. 新型能源的利用B. 私家汽车的推广C. 城市绿地的建设D. 退耕还湖的实施10.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B.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C.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发展问题出现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D. 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11.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泡沫从面罩上汩汩而出。
该会议凸显了低地岛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A. 运动与健康B. 人口过多C. 住房紧张D. 全球变暖12.对煤矿工人而言,工作中危害最大的污染是()A. 煤烟、粉尘B. 工业废水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 酸雨13.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A. 环境污染严重B. 人口增长过快C. 人口素质太低D. 森林破坏严重14.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 酸雨危害B. 水土流失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土地荒漠化化15.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题目。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 草原B. 苔原C. 硬叶林D. 针叶林(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 酸雨B. 固体废弃物污染C. 土地沙化D. 臭氧层破坏16.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 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C.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 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A. 大型港口的建设B. 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C. 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 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二、填空题17.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________。
18.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19.环境问题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环境变化。
三、综合题20.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下列各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 水资源短缺B. 全球变暖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 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21.【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成为长久的“疤痕”,图示为抚顺西露天矿矿坑。
借鉴国外经验,废弃矿坑的身份转换往往与新鲜的创意密不可分,比如反恐演习场、垂钓中心、特色医院等等。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22.【地理—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下图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
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湖泊对流域内的河流下游具有调节河流流量的功能,故湖泊减少,则湖泊调节河流流量的功能减弱,故洪涝多发,②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低,选项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只要掌握湖泊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判断。
本题还可结合我国的湖泊的实际设计试题。
2.【答案】D【解析】【分析】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危害。
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与当地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解析】【分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人帮助中国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点。
5.【答案】C【解析】【分析】砍伐森林是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而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导致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而形成,C项错误。
6.【答案】C【解析】【分析】工业污染程度越大,工业总产值越低,污染排放强度越大。
电子电子通讯设备的排污强度小于啤酒酿造,上海的排污强度小于太原,西气东送使上海的排放强度降低,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可知,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扬尘,到达18.1%,其它可知道的污染源都低于18%,所以选A。
8.【答案】B【解析】【分析】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所以根据题意,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故B 项正确。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9.【答案】(1)D(2)A【解析】【分析】⑴图中①是火山喷发、②是化石燃料燃烧、③是植物光合作用、④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②是化石燃料燃烧和③是植物光合作用,D正确。
⑵②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新型能源的利用可减少化化石燃料的使用,A正确;私家车的推广,可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城市绿地建设和退耕还湖对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无关。
故答案为:⑴D ⑵A【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及减排措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利用,新型能源的利用可减少化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0.【答案】B【解析】【分析】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且限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故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而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国民环保意识强,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故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轻,B错误。
11.【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和图片反映的是沿海的低地岛屿由于海平面上升而被淹,低地岛国面临消失的危胁。
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故选D【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解析】【分析】煤炭工人每天与煤打交道,煤烟、粉尘应该是最大的污染,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工人工作的种类去分析。
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所以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人口增长过快。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主要在城市)和生态破坏(主要在乡村)。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