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与癌症
Morgan RA, Dudley ME, Wunderlich JR, et al. (October 2006). ―Cancer Regression i n Patients After Transfer of Genetically E ngineered Lymphocytes". Science 314 (5 796): 126–9. Bibcode:2006Sci...314..126 M. doi:10.1126/science.1129003. PM C 2267026.PMID 16946036.
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 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 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 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 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 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 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 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1、T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亦可简称T 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T细胞,是由 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 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2、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 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 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 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 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 3、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具有抗原呈递作用的细 胞包括DC细胞、巨噬细胞、部分T细胞等,将入侵体内的抗原分解为片段并将 抗原表面具有特异性的部分呈递到APC自身细胞表面,通过与其他免疫细胞识 别释放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就像体内的巡逻兵。
1、MHC-II类分子(与免疫排斥相关,为细胞间区分与识别的标签) 所有有核细胞均带有MHC-I类分子,具有呈递内源抗原的作用;巨噬细 胞、树突细胞、B细胞、活化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带有MHC-II类分子
动物种属 人 MHC符号 HLA 动物种属 兔 MHC符号 RLA
猩猩
狗 猪 恒河猴
ChLA
报告人:张金禄
细胞免疫—先驱者 细胞免疫—血液中的免疫细胞 细胞免疫过程—抗体介导、细胞因子介导 细胞免疫与癌症治疗—第四种癌症治疗手段
细胞免疫与癌症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细胞
细胞免疫—临床治疗流程
肿瘤/生殖细胞特异性抗原
2011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中Bruce A. Beutler和 Jules A.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 方面的发现”;Ralph M.Steinman,获奖理由是 “发现树突状细胞(DC)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 作用”。
DLA SLA RhLA
豚鼠
小白鼠 大白鼠 鸡
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A
H-2 H-1(旧称AgB) B
2、CD(cluster differentation,细胞分化类型标签) 在细胞分化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CD标签,技术上称为细胞分型 3、细胞因子(cytokine) 免疫过程中细胞间信号传递、杀伤体内外抗原的作用由免疫细胞分泌。包 括趋化因子、胞间粘附分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解酶 类、穿孔素等。
1、DC细胞:能参与肿瘤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与提呈,刺激初始型T细 胞增殖活化,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DC细胞的抗肿瘤价值在于负载肿 瘤抗原信息成为DC肿瘤疫苗,识别并诱导免疫活性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2、CIK细胞:是一种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 导、培养而成的一类拥有高细胞毒性的细胞,具有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非MHC限制性杀瘤特点。 γ-IFN、rIL-1、2、CD3 antibody。
MHC-II类分子的基本结构
细胞识别及呈递
内源性抗原:指细胞 自身合成的抗原,如 肿瘤抗原和病毒蛋白 抗原等。 蛋白酶体:小分子聚 合多肽体LMP TAP:抗原肽转运体
在我国,细胞免疫治疗 2003年开始应用于临 床,目前成为继手术、 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 大肿瘤治疗技术。多家 医院或医院联合企业开 发肿瘤免疫治疗技术造 福大量肿瘤患者。
5、CD3AK细胞:由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 共同激活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 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 子参与对肿瘤直接或间接的杀伤,具有强大的 体外增殖能力、高效的细胞毒活性,能够显著 杀伤肿瘤细胞,并在广谱杀瘤的基础上,有效 抑制肿瘤生长,达到预防肿瘤转移的目的。
3、NK细胞: NK细胞可以杀伤肿瘤干细胞,而肿 瘤干细胞是造成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元凶。分泌穿 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迅速溶解、杀伤、摧毁肿 瘤细胞,其自然杀伤活性无MHC限制(无免疫应 答、移植排斥限制)。
4、γδT细胞:抗肿瘤价值在于它对肿瘤干细胞的杀伤能 力,和辅助DC疫苗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分布于皮肤和 黏膜组织,在抗肿瘤免疫早期, 即可提供IFN-γ因子抑制肿 瘤生长,发挥抗原递呈细胞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