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I T Y医用材料学课程学习总结及结课论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班级:金属1302学生姓名:钱振指导教师姓名:王宝志2016年 10 月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钱振学号:63 班级:金属13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子材料在各领域得到了显著应用,在医用领域应用更多,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条件,概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用途,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展望1.引言生物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它是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和材料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用于人工组织或器官制备、高性能医疗器械的研制、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和仿生效应研究的基础[1] 。
生物医用材料,简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2[。
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
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
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遍及整个医学领域(如: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心血管、骨修复、神经传递、皮肤、器官、药物控释等)。
2.研究现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高分子材料。
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医用高分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医用新材料和人工装置,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用透析膜、心脏起博器及骨生长诱导剂等。
近10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正以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优异性能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聚矾中空纤维人工肾、硅橡胶医用导管、介入栓塞材料、介入诊疗导管以及护理方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这些产品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独特作用,因而在高分子化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医用高分子(Medical highpolymers)。
它是把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医学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器官的功能及医用材料的应用等的一门年轻而边缘性的学科]4[。
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组成和结构的控制而使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耐生物老化,作为长期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易加工成型,原料易得,便于消毒灭菌,因此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已成为生物材料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品种,近年来发展需求量增长十分迅速。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经验和半经验阶段,还没有能够建立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的化学组成、表面性质和生命体组织的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来研究开发新材料。
目前全世界应用的有90多个品种,西方国家消耗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我国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医用高分子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
1949年,美国首先发表了医用高分子的展望性论文。
此后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研究热潮,有关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被陆续报道。
尤以美国、欧洲和日本研究成果显著,从人工器官到高效缓释高分子药物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和巨大效益。
据美国健康工业制造者协会资料报告,1995年世界市场达1 200亿美元,美国为510亿美元,预计在21世纪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7]世界各国都看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潜在市场,加大力度投入。
德国1997年投入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总经费大约为33亿马克。
生物技术是日本21世纪创新产业的主要技术领域之一。
在“生物技术立国”的口号下,日本政府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其中生物降解材料和药物生产商业化是其重点支持的领域。
韩国制定了《韩国生物技术2000纲要》,在实施纲要的14年期间,政府和企业将投资200亿美元。
现在美国商业化的生物技术是以医药品为主。
加拿大的生物技术的优势领域在医疗器材和制药业。
在欧洲,英国的生物技术市场达到36亿欧洲货币单位。
据Espicom 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仅骨生物活性材料2007年全球市场估计在4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7%。
可见,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生物医学高分子研究起步较晚。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
“九五”期间由何炳林与卓仁禧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组织大批科研力量进行研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8年“生物医学高分子”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报道,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制备了不同种类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并对其基本性能、功能化、材料制备、生物学评价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进展,获得了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科研院所与各大高校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展开大量研究工作,使中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现有医用高分子材料60多种,制品达400余种。
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医疗水平的进步密切相关,其用途十分广泛。
现阶段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非常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对于战胜危害人类的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探索人类生命奥秘将具有重大意义。
[6]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要求人们常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有机硅聚合物、有机玻璃、尼龙、聚酯、聚四氟乙烯等。
医用高分子材料必须具备高纯度、化学惰性、稳定性和耐生物老化等优点。
对于非永久植入体内的材料,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能被生物降解,降解产物对身体无毒害,容易排出;而对于永久性植入体内的材料,要求能耐长时间的生物老化,如能经受血液、体液和各种酶的作用,还必须无毒、无致癌、无致炎、无排异反应、无凝血现象,还要有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良好的加工成型性和一定的耐热性,便于消毒等等。
[8]因此,要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降解产物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吸收性。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1) 组织相容性:组织相容性指材料与生物活体组织及体液接触后,不会致使细胞、组织的功能下降,不会发生炎症、癌变以及生物排异反应等。
合成高分子生物材料的主要缺点是往往含有可游离的有毒物质或在与生物组织接触过程中逐步降解产生有毒物质,长期植入后出现异物反应。
组织相容性要求材料无毒、不损伤生物体组织、没有抗原性和致癌性等。
一般可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改性来解决组织相容性问题。
[9](2) 血液相容性[10]:血液相容性所包括的内容很广,但最主要的是指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时,不引起凝血及血小板粘着凝聚,没有破坏血液中有形成分的溶血现象,即凝血和溶血。
由于高分子材料和血液接触主要是在材料的表面上,所以除了传统的机械性能外,抗凝血材料的主要工作是在材料表面的合成设计上,即围绕着惰性表面、亲水性表面、亲水-疏水微相分离结构表面以及它们的表面修饰而展开。
表面修饰,除一般的化学功能团的修饰外,还包括能够溶解或分解血栓的线溶体、尿酶素、肝素、透明质酸、白蛋白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固定。
为了修饰材料表面亲水性的单体有丙烯胺酸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一p-轻乙酷等。
为防止血浆蛋白的沉积,侧链上具有寡聚乙二醇的丙烯酸酷效果较好。
表面修作饰还包括材料表面的电荷修饰,如负电荷型聚离子复合物己发现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的粘着和凝聚。
其中较为集中的工作是围绕着以聚醚氨酷等亲水一疏水微相分离结构高分子而展开的合成及表面改性。
细径高分子材料人工血管的开发,浑然一体的杂化材料,伪内膜形成材料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3)材料可降解吸收性[11~1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永久性材料使用时,不仅要求组织相容性好,而且要求其耐生物老化性好,即要求在活体内非常稳定。
而作为非永久性植入材料时,要求其在发挥作用后能自动被吸收,最好能参与正常的代谢循环而被排出体外,如可吸收手术线,吸收就可避免拆线。
药物释放体系也是备受青睐的材料。
生物降解高分子在活体内的分解可分为水解和酶解两大类。
经降解而产生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分子量要降低到肾脏能排出,或进一步在活体内分解而参与代谢。
最主要的是分解产物应该没有毒性,并在活体环境里能够分解,一般来说生物和天然高分子易被酶分解。
目前来说生物降解吸收性高分子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解速度的控制、功能基的修饰和药物扩散速度的控制。
此外,还应具备耐生物化,物理和力学稳定性,易加工成型,材料易得、价格适当,便于消毒灭菌;以及还要防止在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对于不同用途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往往又有一些具体要求。
在医用高分子材料进入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对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材料与生物体或人体的相互适应性进行全而评价。
通过评价之后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才能临床使用。
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按性质可分为:非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14]。
非生物降解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聚硅氧烷、聚甲醛等,其在生理环境中能长期保持稳定,不发生降解、交联或物理磨损等,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脂肪族聚酯、聚氨基酸、聚己内酯等,这些材料能在生理环境中发生结构性破坏,且降解产物能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被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生物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15[:指从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体中提取的天然活性高分子,如从各种甲壳类、昆虫类动物体中提取的甲壳质壳聚糖纤维,从海藻植物中提取的海藻酸盐,从桑蚕体内分泌的蚕丝经再生制得的丝素纤维与丝素膜,以及由牛屈肌腱重新组构而成的骨胶原纤维等,详细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