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学化学中,硫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必须掌握的
重要知识。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为D级,要求能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化学问题。
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在。
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
学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经常涉及的热点。
必修课程《化学1》的目标定位是基础性。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
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
典型的重要性质,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
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了
解浓硫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和再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树立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
办?涂上3%-5%的NaHCO3。
培养解决
问题的能
力。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演示实验1】在表面皿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适量浓硫酸,搅拌,观察固体的颜色变化。
【展示】长时间放置后的标本。
最终蓝色物质呈白色。
【提问】生成的白色物质是什么?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板书】①吸水性(结晶水或湿存水)
用途:干燥剂
上台探究
【回答】蓝色晶体变为白
色粉末
【学生】回忆、回答:白
色物质是无水硫酸铜;蓝色五
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
硫酸铜。
培养
学生的观
察能力,
主动探
究,激发
学生兴
趣。
【创设情境】(演示实验2)在200ml烧杯中放入15-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对比实验】用稀硫酸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吗?
观察现象并描述:蔗糖变
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
的海绵状的物质;同时放出大
量的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
(有学生捂住鼻子,并伴
有咳嗽声)
观察后回答:不行,因为
稀硫酸没有吸水性和脱水性。
加强
浓硫酸具
有脱水性
的认识,
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
力、观察
能力。
运用
对比法,
加强实验
效果。
【设疑】蔗糖炭化以后,为什么能形成海绵状的炭,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硫酸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强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浓硫酸是否也能与金属反应呢?是否也能产生氢气?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回忆、思考
回忆、思考、讨论回答:
可能反应。
回答:不行,因为在金属
活动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估计:不能反应
激发
学生的求
知欲,为
下面的教
学埋下伏
笔。
激发
学生的好
奇心,培
养推理、
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
力。
【创设情境】(播放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铜反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不加热
时无明显现象。
加热时产生的
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使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试管底部
有灰黑色的固体析出。
冷却后
培养
学生观察
能力和表
达能力。
【引导分析】装置的优点:可抽动的铜丝可使反应随控随停,节约原料。
产生的尾气可由碱液吸收,避免污染环境。
【引导讨论】
2、根据反应现象你认为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3、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是否有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液褪色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
液稀释后呈蓝色说明有铜离子
生成。
化学方程式:
(分析化合价的变化)铜
是还原剂,浓硫酸是氧化剂。
3、浓硫酸:强氧化性,氧
化性由+6的S体现,通常生成
SO2。
稀硫酸:弱氧化性,氧
化性由H+体现,与活泼金属反
应通常生成H2。
风,掌握
实验方法
和实验技
能是学好
化学的关
键。
`
使学
生深入认
识浓、稀
硫酸的氧
化性不同
的实质。
【设疑】常温下,浓硫酸能与铁、铝等金属反应吗?
【演示实验】在盛放有少量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分别放入铝片,观察现象。
【设问】为什么活泼的铝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呢?
【讲解】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它可以使某些金属如铁、铝等表面发生“钝化”。
并解释“钝化”现象。
这就是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
或铝的容器贮存的原因。
猜想:能反应。
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浓
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疑惑、思考
聆听、领悟:形成正确认
识,浓硫酸和金属活动顺序氢
以前的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
气。
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
现在+6价的S上。
培养
逻辑思维
能力、观
察能力、
叙述能力
及严谨求
实的科学
作风。
解
惑,加深
对浓硫酸
的强氧化
性的认
识。
【小结板书】3、强氧化性
(1)加热时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金、铂以外),常温下,归纳、总结
学会
总结,将
知识及时
浓硫酸能使铁铝等发生钝化。
【过渡】加热时,浓硫酸还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单质。
如浓硫酸与碳反应。
总结成规律,便于记忆。
【板书】(2)浓硫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引导讨论】在浓硫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硫酸呈强氧化性,碳呈还原性。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的生成物?
(对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方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
讨论分析:硫化合价为+6
价,可能被还原成+4的S
(SO2),碳可能被氧气成+4
价的C(CO2)。
回忆有关知识,互相启
发、互相补充、提出可行方
案。
思考归纳:检验SO2用品
红溶液。
检验CO2用澄清石灰
水。
检验CO2前应先除去
SO2,避免干扰CO2的检验。
应用碱液对尾气进行处理,避
免污染环境。
培养
学生综合
运用知识
的能力和
实验的能
力。
培养
思维的敏
捷性、严
密性、广
阔性、创
造性。
【回忆析疑】在实验一中蔗糖
思考、讨论、回答:蔗糖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H2SO4 = 2H++SO42—
2)浓硫酸的特性:
①吸水性(结晶水或湿存水)用途:干燥剂
②脱水性(无水):C
12H
12
O
22
12C+11H
2
O
③强氧化性:
a. 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等:
C+2H
2SO
4
(浓) == CO
2
↑+2SO
2
↑+2H
2
O
b. 氧化大多数金属(除Pt、Au不反应)
Cu+2H
2SO
4
(浓) == CuSO
4
+SO
2
↑+2H
2
O
常温,铝、铁遇浓硫酸钝化
c.氧化某些化合物(H
2
S、HI、HB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