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研究
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研究
conceotion
naturaI cond…0ns
1 围屋的概况及特征
围屋,即围起来的房屋,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 之一。其外墙既是承重墙又是防卫围墙。当地人也多有从其 功能特点上称之为“水围”(即:“守围”)。也有将之与有坚 固围墙的民居统称为“土同子”或“围子”(图1)。
赣南的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即“三南” 地区)。其中以龙南县围屋最具代表性,也较集中。除大量方 形围屋外,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屋式的围屋。
问,围合体一般为居住空间(图5)。在客家聚居建筑 中,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反映了客家人社会伦理以及家 庭秩序的基本观念,是客家文化的缩影。它生动的反 映了客家人的礼制秩序、家庭一体和怀旧追源的基本 特征,是集礼制、生活、防御于一体的建筑。
龙南关西新围(图1)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围屋。新 围占地7 700 m2,平面为“国”字型平面。围内各式 通道贯穿各列房屋百余问,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围 屋外围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围合 体。主体建筑是围屋祠堂,左右对称三进布置。它们 之间有两层夹道把它们分开,每面通过几座连廊把它 们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各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主体 建筑五组并列,前后三进,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 八厅,客家人的“九栋十八厅”在此可以得到充分的 印证(图6)。
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也是一种环境分析理论,是运 用经典哲学、美学观点去观察,审视环境的一种学术 理论,在其指导下的选址建屋往往表现出聚落生态系统 对自然的适应性。按风水理论,作为聚居地的吉地一 般都具备“以山为依托,背山面水”的特征(图3)。吉 地能藏风聚气。背山既可以生气、纳气、藏气,又可 以接纳阳光,阻挡寒流;面水可使气“界水止”,为聚 落环境孕育生机。例如,龙南乌石围(图4)。在主轴 线上,其背有山可依,前有作为屏障的笔架山相呼应。 但由于龙南地处山区,靠山容易寻水难,于是“池塘 现象”就孕育而生,凡无河流相伴的客家围屋必有池 塘相陪。池塘不仅在空间上成为围屋与自然环境相协 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解决了一系列的生活需求。人 类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对自然有机整体的 维护以及同自然界的和睦相处。从这个角度上看,围 屋的选址和现代生态观点是相符的。它有利于围屋作 为一个聚落对生存环境的利用,如良好的通风日照, 便利的水资源以及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等。 3特有的空间形态秩序
到的问题。客家先人总结传统经验,采取了分步骤的 施工程序。首先根据当地土质开基槽,运用大鹅卵石 垒砌墙基和墙脚。墙脚砌好后通常停放半年至一年, 然后再砌墙身。这种施工程序既可以使墙脚部分利用 自重缓慢地沉降,防止因地基承载力突然增大产生变 形而造成墙体破坏,也可以使营造活动与农家闲忙时 间相协调。至今,在龙南这种营造方式仍是到处可见。
a “口”形平面 图2围屋典型平面
b‘‘图”形平面
龙脉作靠山
屏障相呼应 图3最佳村落选址
作者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邮编 收稿日期
210093 2002 09 27
1帅∞建筑万方数据 第22卷01/2。04
图1龙南关西新围
图4龙南乌石围
..图5围屋平面图底 分析
}玄,厶体
围合体
卜一主轴线
图6关西新围平面 ■
空间是现代建筑中经常提及的词汇,它被视为建 筑的主角。通过与一般传统民居建筑的比较,我们可 以发现,客家围屋与一般合院式民居在建筑布局方式 上有很大的差异。客家围屋空间的首要特征不是以 “院”为单元,以“一院一组”的单元组合反复组合而 成,而是一种层层相套的围合关系。围屋特有的空间 构成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轴线上完整的空间 序列和具有明显围合感的从属空间。通常情况下,围 屋分围合体和核心体两部分,核心体是祠堂等礼制空
_l卿:{?氧c2‰EcTuRAL HIsToRY
·民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代码: E0803)·
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 ——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①研究
The EcoIogicaI Charac十eristic of the Hakkas Wa||ed—houses ——the Hakkas Wa¨ed—houses in Longn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可以看到围屋空间形态是具有明显礼制建筑特征 的,但在不违反礼制秩序的基础上,客家人并没有放 弃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如何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很明显,围屋厅堂空间仍然反映了汉民族建筑文化之 结晶,即采用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来序列空间。 这种院落式空间组织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容纳 庭院、天井空间并使之与厅堂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较好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等问题。院 落和室内过厅穿堂等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气流网 络,与天井一起有利于改善建筑的小气候(图7)。围 屋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合体即生活用房,则一般以 单向组合,现状排列为主。室外空间为狭长的天井和 廊道(图8a)。由于居住用房环绕厅堂布置,故其室外 空间也呈环绕厅堂之势。通常狭长的天井被一至二个 短廊所打断(短廊作为居住用房和厅堂建筑的联系空 间片断),形成几个比例较好的天井。一方面这样可以 丰富室外空间,避免环境过于单调,另一方面也有利 于天井的拔风,有助于居住用房的自然通风(图8b)。 与此同时,客家人还把自然景观引入到围内,例如: 草木、水池等等,充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交融。
作为围屋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禾坪和池塘,一般 置于围屋前面,是围屋完整空间序列的起始。它本身 并不属于建筑空间范畴,但由于其规则的平面,明显 的空间导向性使它与自然空间又产生了差异,形成了 一种介于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模糊空间”、 “过渡空间”。
4因地制宜的营建方式
建筑既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满足人们生 活需要的载体。传统的建筑设计,总是在尽量利用自 然资源并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阳光、风、雨、光线 在建筑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都促成了那些 民居的营建者们最大限度地去利用当地可以获得的材 料和运用有限的建造技术,来砌筑、保温御寒、采光、 给排水,均充满了生态观念。
龙南围屋的外墙一般用厚达l m以上的夯土承重 墙与内部木构架相结合而成。从墙体热工效能来讲, 当墙体厚度达到I m时,墙体外表面热流对内表面几 乎没有什么影响了。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围屋居 住部分的环形布置成为可能。但由于围屋一般规模较 大,外墙墙体又多为封闭的连续结构,最长的有近百 米,加上墙厚,这就造成墙体自重过大,于是如何解 决不均匀沉降,防止墙体裂缝成了营建围屋时首先遇
GuangdOng p r0Vince,Longnan C0untv is one of the Hakkas— jnhab什jng areas.The unique JocaI Cu什ure,natura Cond什jonS and SOCia Customs bred the Hakkas wa¨ed—houses,which are su仟icient in perfOrmance,unique and re州ned in design. Based on b rOa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the phys{cal cha racte r, design phi|osOphy,structure and func}ion of the Hakkas waIled—houses a re analvzed in this a rticle.The trad什}onal Chinese conceDtiOn of confOrm什v to the nature and other
典型的围屋平面为方形,其大多占地十余亩,四角构筑 有朝外左右凸出近l m的炮楼,墙体由青砖或花岗石砌成,厚 在0.8~1.5 m,其上分布着一排排“猫眼”似的枪孔炮洞。四 堡之内是围屋,一般为2~3层,嗣内必设有l~2口水井。围 屋平面主要有“口”字和“国”字两种形式(图2)。后者除 四周围屋外,围内以祖厅为中心按八卦分布。大的围楼有客 家人常用的九栋十八厅,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草坪、 戏台等,生活功能齐全。建筑材料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 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也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以及青 砖、条石垒砌等。
汪
颖
Wang Ying
中国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3—739×(2004)01—01 OO—03
摘要龙南县地处赣粤边界,为客家 聚居区之一,造就了其特有的地方文化 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孕育了当地造型奇 特,功能齐备,建筑精巧的客家围屋。在 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围屋的物理 特征,设计理念,构造制式和使用功能, 探寻中国古代“顺应自然”及其原始自 发的生态观念。 关键词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生态 观念自然环境
客家同屋作为大型聚居建筑,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因此它在总体环境构成上往往能超越村寨的局限性,更能体 现中国传统建筑在择居方面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南方客家 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艰苦岁月里,为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 之所,以朴素的生态意识,顺应自然的需要,形成了“以人 为本”的居住环境观念。在居所中能结合自然地理特点,具 有兼顾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环境特色。如“在 山能沾山林运,近水能收水产财”,即“居之、取之、用之、
主导风向
.一图7围屋院落组成 ——大气流网 改善环境
图8h“狭长天井”拔风
图9外墙材料细部
■
网8a夹道
◆
图10围屋剖面分析
万方数据
∞建筑第22卷01/2004 101
l里——l堕——l墨苎鲨7K望l 厂————]厂—————]r————■—一1
压酮一可——一
图11排水流程图
图12天井 育之”传统民居生态观念的较好体现。
2山水中的建筑
建筑是一种人造的空间,但它的存在从没有摆脱过自然 环境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它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使之与生俱来就从内在体现出一种 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适应环境,就地取材等原始的“生态 观念”。这种“生态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经 济、技术的制约,在社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