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和书籍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所期望的,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从小树很小的时候起就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参考了很多人的观点,但讲到做,我好象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引导孩子养成了两个习惯:欣赏音乐和看书。
我告诉孩子,养成这些习惯,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
关于音乐只要家里有人,就会有音乐回荡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从孩子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就会跟他“交流”,“桐桐,你听了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啊?你觉得这段音乐好象是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很快,孩子就在我的引导下用心感悟音乐,有时候即使是广告中穿插的一段音乐,他也能找到“感觉”。
“妈妈,这首曲子让人很快乐!”“妈妈,这个音乐我以前听过”“妈妈,听到这个音乐,我觉得自己好象站在山顶上。
”……这个有些内向的小男孩不仅让心灵跟随音乐起舞,还常常在家里随着音乐的节拍让自己的身体舞动,全身心地享受音乐。
我觉得,一个能听得懂音乐的孩子肯定是善良的、有爱心的。
在生活中,小树是一个沉静、善良、懂事的孩子。
家里买了比较新鲜的东西,他一定会留一份给还没有回家的家人;出门遇到乞讨的人,他会跟我要了钱送给人家;在小区里跟小猫、小狗一起玩耍,他眼神里会流露出那么多温柔和爱心;因为我曾经在无意中说过一句话,我说:“我的好儿子一拥抱我,我工作一天的疲劳就全消失了。
”于是,我每天回家都会得到一个来自儿子的拥抱……
关于阅读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我到托管班去接小树。
因为门口已经站满了家长,我在等待的过程中无意中走到窗户那儿往里看了一眼,看到了一个很让我感动的场景: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在看动画片,只有一个小男孩坐在窗户下边的小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在看书,那个小男孩就是我的儿子。
每个妈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好的书籍可以代替妈妈告诉孩子很多事情该怎样去做,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也有一些丑恶的事情。
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会知道,偶尔玩玩网络游戏有哪些好处,但是玩的时间长了,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比妈妈天天在他耳边唠叨更有权威性);看到一则儿子孝敬老父亲的小故事,他会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你听了这个故事一定也会很感动,我念给你听听吧。
当念到因当地发大水,食物匮乏,孝顺的儿子走了很远才乞讨到一点儿食物,赶紧跑
回家送给老父亲吃,看着瘫痪在床的父亲吃得那么香,自己虽然饿着肚子却开心极了。
读到这里,孩子抬起头对我说:“妈妈,我也有相同的感觉。
”当时我虽然只是笑了一下,但是内心却有不小的震动,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内心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每天晚上的8点到10点,是我和孩子享受阅读的时间。
每个人的床头都会有一撂自己最近在看的书,科普的、童话的、探险的、动物与自然、历史与地理……每个人都静静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偶尔也会交流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孩子怀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在书中探索,如饥似渴、乐此不疲,同时也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对照、反省和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父母不能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只能通过日常的引导让他拥有自己的能力。
对孩子,我只能做他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帮他选好的音乐、好的书,让他有好的品性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不动声色的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认真、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
我努力做一个“博学”的妈妈,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很有兴趣,都经常跟孩子聊一聊他喜欢的昆虫啦、原始生命啦,让孩子觉得“妈妈真棒!我也要成为一个象妈妈一样有知识的人。
”如果我也不清楚答案,就告诉他,妈妈对这个问题也不太了解,我们接下来认真地找资料查一查吧。
由于孩子看书比较多,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科普和昆虫方面,孩子已经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发自内心地说:“妈妈又跟着你学知识了!”然后会看到一个小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我们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向交流和善意的提醒。
我感觉,我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象朋友关系,我很开心有这样一个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希望我们的小男子汉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在自己的性格里多加一分阳光和友爱,结交更多可以一起快乐成长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