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美术_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2)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对色彩的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的方法。

能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3)能够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

(2)通过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社会生活中美的热情,促进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一些色彩基础知识,对色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运用色彩的心理联想等特性去表现还很欠缺,同时,学生对泛泛的讲解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体验、交流加深学生的认识,尽量避免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泛泛的讲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讨论、联想、体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色彩基础知识,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掌握色彩的规律行并能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导阶段
研究与讨论一:
1、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感悟它们的美。

2、讨论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等颜色分别让你联想到什么?都能获得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各种色彩的联想,以及感受。

教师总结:这就是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魅力,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本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知识。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千世界的色彩,共同感受世界的美好,领略色彩的神奇魅力
活动2【讲授】展开
1、体验与实践:
a两分钟时间,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表达欢快和沉静的感觉。

b评价学生作品。

2、研究与讨论一:
色彩还有哪些其他的魅力?我们通过一些新的色彩知识来学习。

活动3【活动】发展认知阶段
1、自主探究:
(1) 色彩基础知识回顾:三原色、三间色
(2) 自主学习:阅看书本11页介绍的“小辞典”内容
A、色彩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明度和纯度分别怎么调配?
B、书本11页左下色彩搭配卡,它们在色相环上呈什么关系?
C、不同的对比关系产生了怎样不同的视觉效果?
2、播放幻灯片:颜料中的色彩、色彩的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的实验、色彩的功能及色性
学生理解体会,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调色实验,通过做连线题目的方式来了解色彩的功能及色性。

学生辨认平时最常用的颜料中的色彩,了解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对比色、色彩的功能及色性色彩在生活和作品中的运用等知识。

活动4【作业】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模板并用你喜欢的同类色与邻近色填充,看看两组效果。

(也可以是其它的情感表达)。

活动5【讲授】拓展与总结
1、色彩除了表达心情还可以表达什么感受?
2、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

“色彩学”是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
审美创造能力,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一些色彩基础知识,对色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运用色彩的心理联想等特性去表现还很欠缺,同时,学生对泛泛的讲解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体验、交流加深学生的认识,尽量避免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泛泛的讲解。

本课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

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按课标的有关要求,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色彩的魅力效果分析
1、课堂参与度100%
2、能运用色彩准确表达情感50%
3、画面色彩情感表达明确,搭配合理,色彩构成有节奏感50%,能否把对季节的感受通过色彩准确地表现出来50%。

4、作业的用心程度30%
5、作业完成的精细度10%
《色彩的魅力》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属于“造型·表现”课。

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本课应侧重于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1.在认识色彩的环节中,先通过动画短片的观赏,让学生感受动画里的色彩美,同时提出问题,讲述自己的感受。

如:说说影片中有哪些颜色?喜欢那种颜色,为什么?从而了解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喜爱。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了解色彩基本规律环节,展示色彩图片,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视觉传达,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两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差别?色调的变化对画面气氛有何影响?你能说出不同颜色给人心理上造成的感受吗?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利于知识的碰撞和积累,学生此时从感悟走向理性分析,能够初步掌握色彩给人的心理情感规律。

同时设计展开“我是魔术师”游戏环节,
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在学科知识渗透中轻松掌握色彩基本原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效果,为下个环节打下基础。

3.在色彩创作环节上,先检测学生对色彩基本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观看有明显色彩差别的作品,可以是影片片段,也可以融入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读懂教材。

题目: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模板并用你喜欢的同类色与邻近色填充,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春夏秋冬某一季节或者某一种心情,如宁静、欢快。

尺寸:正方形,边长15cm
要求:能够准确通过色彩表达某一季节或者某一种心情,色彩运用搭配合理
色彩的魅力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导入不够新颖,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效果不是很好。

二、本课知识点太多,缺乏一个亮点。

三、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可以多考虑一些其他材料,例如水粉水彩颜料,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四、老师讲得比较多,最终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不够多。

五、教师的语言表达,有些口头语可以去掉。

一、指导思想:
1、力求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课程新理念和课程价值观。

根据课标,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共五个单元,划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学习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小词典中的三原色、色彩三要素和类似色、对比色的介绍,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了条件。

欣赏、分析、探讨、实践密切联系穿插并行。

改变了以往的美术教材以美术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采用以活动方式进行,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和弹性,丰富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和教师选择与拓展。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便于操作具体可行,可以有效检验学习内容和三维目标。

单元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个人美术学习评估表,提供学生进一步的反思与总结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