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园林设计几要点论文

现代园林设计几要点论文

探讨现代园林设计几要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园林设计在艺术学领域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进步。

园林设计是现代最为综合的艺术,它与现代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园林设计的每一项重要内容,应用规则的研究,对园林设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园林设计经验进行对园林设计中道路、广场及水体设计的要点难点探讨。

【关键词】迎旭广场;园林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原则;水景配置0.前言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

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

所以,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

笔者作为云南省开远市的一园林工作者,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20多年。

此论文结合地方特色和自己实际工作经验而写。

1.设计案例开远市迎旭广场位于河滨北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始建于2001年5月,同年11月投入使用,是市内最大、最完善的休闲娱乐广场。

广场占地面积66464.2平方米,其中飞燕广场5442.01平方米,时代广场11468.92平方米,霞光广场6373.63平方米,旭日广场5521.14平方米,假石山1201.26平方米,广场内道路24282.24平方米,广场内绿地12175.01平方米。

迎旭广场内建有休闲娱乐酒吧、工作室、公厕以及各种齐全健身器材,而名为“旭日交辉”的标志性大型雕塑是全场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迎旭广场内又建成了60平方米的电视大屏幕。

(图一)(图二)2.园林道路、广场的功能作用及设计原则园林道路和广场是园林的重要内容,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1园林道路、广场的功能作用2.1.1园林道路的功能作用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1)划分园林空间中国传统园林“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路径盘蹊”、“曲径通幽”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

“斗折蛇行”、“一步一换形”、“一曲一改观”,追求一种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

其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2)引导游览我国古典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划分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布置许多景物,而后用园路把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一座布局严谨、景象鲜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

所以,园路的曲折是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

使得遍布全园的道路网按设计意图、路线和角度把游人引导输送到各景区景点的最佳观赏位置,并利用花、树、山、石等造景素材来诱导、暗示,促使人们不断去发现和欣赏令人赞叹的园林景观。

(3)丰富园林景观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

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从而贯穿所有园内的景物。

2.1.2广场的功能作用大型、文化娱乐型建筑,如公园中的影院、剧场,观众必须在短时间内集散,上一场观众退场,下一场观众进场的高密度、短时间的更换,要求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这就是广场,体现出了广场的功能作用。

2.2园林道路、广场的设计原则道路与建筑、广场的组合,不宜过分随意。

园林的道路和广场设计要考虑其图案、色彩、装饰诸因素的应用,以提高园景的观赏效果。

建筑与道路之间,应根据建筑的性质、体量、用途而确定建筑前的广场或地坪的形状大小。

2.2.1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园林道路既是园林划分不同区域的界线,又是连接园林各不同区域活动内容的纽带。

园路规划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园林设计的园路还应有引导游览、组织风景系列的作用。

同时,要使道路与风景山体、水体、建筑、花木之间构成有机的整体。

园林道路的设计,应当考虑系统性。

要从全园的总体着眼,确定主路系统。

主路是全园的框架,要求形成循环系统。

园林道路的设计,还应当考虑“顺势辟路”,指道路设计应与地形巧妙结合。

路折因岩壁,路转交锋回。

山势平缓则路线舒展,大曲率;山势变化急剧则路径“顿置婉转”;尤其是在自然山体的山脊和山谷,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所以山路讲究“路宜偏径”,要“临濠蜿蜒”,做到“构园得体”。

其意之二,“顺势”就要分析园景序列空间构图的游览形势,“因势利导”、“起伏顺势”。

园路的设计应顺应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顺地形而转折;反之,设计者也可以结合园路的势态而陡急、而延缓。

园路与地形、地势相辅互成。

园路设计切忌“拼盘”。

2.2.2广场的设计原则现在设计广场,一般多为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的设计需注意排水设施,否则雨季造成积水,影响公园的服务。

广场与建筑、道路的组合,不宜过分随意,应当充分考虑到开展群众游园、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台阶宜缓不宜陡,每隔几层台阶有一个小平台。

3.园林设计中水景的配置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至真、至善、至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

“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

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

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水景大体上分为动、静两大类。

静态的水景,平静、幽静、凝重,其水态有湖、池、潭、塘及流动缓慢的河流等,艺术构图常以景为主;动态的水景,明快、活泼、多彩、多姿,多以声为主,形态也十分丰富多样,形声兼备,可以缓冲、软化城市中“凝固的建筑物”和硬质地面,以增加城市环境的生机,有益于身心健康并满足视觉艺术的需要。

动态水景的水态有喷泉、瀑布、叠水、水帘、溢流、溪流、壁泉、泻流、漩流、间歇流、水涛以至各色各样的音乐喷泉。

3.1基本原则:得其性、仿其形、取其意3.1.1得其性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

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3.1.2仿其形自然界的水体存在着许多的状态,如江、河、湖、海、池、溪、潭、塘、瀑研究这些水态水体的形式而加以摹仿,缩景入园。

或完全以人工的构筑物构成自然水态,如梯级叠水、假水瀑布、综合喷泉、音乐喷泉。

前者是仿大自然的水体,而后者则可人为地设计成各种形体。

3.1.3取其义不同的水体具有不同的意境如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瀑布的直泻而下的状态,联想到天上的银河也落下来了,这种诗人的比喻,有感于对水奔流而下的巨大力量的赞叹。

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以美人之美取意于西湖的柔媚之美。

3.2水体装饰静态的水是以湖、池、潭、塘为水体;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面,多设置堤、岛、桥、洲等,目的是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扩大空间感;或者是为了添园林景致与趣味。

水体无声,但可随其构筑物( 容水物) 及其周围的景物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产生丰富多彩的水景。

溪流蜿蜒于石上,发出潺潺的水声;瀑布从高处落下则声响如吼。

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奇特的流泉,如湖南慈利县伏龙山附近的喊泉。

设计者可根据自然界的各种水体的声响进行人工模仿,或设计各色各样的音乐喷泉,创造各种效果,以愉悦游人。

3.3案例分析泸江公园位于开远市中心,是80年代响应建设厅关于“各县、市建一座公园”的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由开远市区各单位、开远驻军及广西桂林园林局无偿支援建成。

1987年,泸江公园主动与财政脱钩,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园林旅游系统中率先改革体制的先例。

经历20余年的发展,泸江公园多次获得省、州、市各级政府和领导部门的表彰奖励,曾被命名为省、州、市级“文明单位”。

1990年,曾被评为“云南省一流公园”。

自2004年10月起,泸江公园开始实行免票开放。

泸江公园的设计因地制宜,重视水景功能的利用和塑造,以水景为主,并以仿古建筑、景观石、路桥和植物等景观元素加之衬托,使该公园具有苏州园林的秀美和韵味。

(见图三)图三现代园林水中的色彩主要是在水体本身及其构筑物,主要有以下方法:在水中加色,使水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色调;在水中设彩灯,增加水的夜色;在水底面,设置有色的或五彩缤纷的池底画。

总之,水体装饰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永久的,也有临时的,都可以灵活用于千姿百态的山石、建筑物、雕像、小品等来装饰水景。

4.结语2009年3月自“三化”建设以来,绿化处因地制宜对广场绿化景观作了部分改造,种植了凤凰树、鲜花及各种香型植物,使得迎旭广场又增色不少,再次成为广大市民热衷休闲的好去处。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景。

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