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造安装
1 一般要求
1.1钢筋笼所用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1499-1998)的规定。
1.2进场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制造厂家的试验报告单。
1.3 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钢筋时,必须符合设计意图和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涉及结构主筋时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2 施工准备
2.1 资料准备
⑴钢筋笼施工设计图
⑵钢筋笼细部施工设计图
⑶钢筋笼施工技术交底纪要
⑷钢筋笼施工进度计划
⑸钢筋笼施工质量检测标准
⑹钢筋笼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⑺钢筋检测试验报告单
⑻钢筋接头检测试验报告单
2.2 人员准备
⑴钢筋笼施工人员一览表
⑵钢筋笼施工班组框图
⑶钢筋笼施工特殊工作人员上岗证验证
⑷质检工程师资质证验证
2.3 材料准备
⑴按照工程进度要求,编制材料进场计划。
⑵材料进场:钢筋笼所需的各种材料进场后,首先要检验进场材料的牌号、等级、规格、生产厂家是否与合同相符,产品外观是否受损;检查无误后再检验其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
无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应不予
验收。
⑶进场材料验收后,应按材料的不同种类、型号、规格、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设立识别标志,材料宜堆存在仓库(棚)内,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以防淋雨锈蚀和其它污染,影响钢筋质量。
⑷材料入库存放后,应及时对进场材料按规定抽检频率进行验证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填写在材料标识牌上,以告知使用人员此材料的取舍。
⑸材料的发放应由钢筋笼制作班组根据现场技术交底规定的构件部位、品牌、规格、数量填写领料单,经现场技术负责人核签后向料库管理人员领取。
2.4 钢筋笼制作场地的准备
⑴钢筋笼制作场地选择
①陆地制作宜选择一块比钢筋笼全长长约2~3m的场地布置;
②水上制作宜选择在钻孔平台或大型驳船上,根据钢筋笼的分节划分,钢筋笼加工场地的长度应不小于2个钢筋笼分节节段的长度。
⑵钢筋笼制作场地选定后,应根据地基情况对基础进行处理,在处理好的场地上建造钢筋笼台座,各台座间距不宜大于2m,台座上横梁采用合格枕木或钢结构,台位顶面平整度应用水准仪检测,相邻横梁的高差应控制在1以内。
在钢筋笼制造过程中应经常检测台位下沉、变形和位移等情况,如发现超出允许值的应及时调整。
在钻孔平台或大型驳船上加工钢筋笼时将可直接布置钢筋笼台座。
3 钢筋笼加工
3.1 钢筋笼的分节及下料
钢筋笼的分节长度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水中大直径桩钢筋笼的分节长度数量不应超过4节,岸上施工时也应尽量减少钢筋笼的分节数量,加快施工进度。
钢筋笼的下料应根据钢筋笼的分节长度确定,下料前应将钢筋调直并清理污锈,钢筋表面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钢筋笼下料后采用切割机将钢筋的两头切平,以保证钢筋的墩头或连接的顺利进行。
3.2 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可选择直螺纹套筒连接、焊接、冷挤压连接和U形卡连接等方式;根据苏通大桥二期试桩的经验,大直径桩钢筋连接建议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直
钢筋笼制作采用长线法整体加工或采用分节段加劲筋成型法制作。
制作时,按照设计尺寸采用做好定位圈钢筋,标出主筋位置,然后将主筋依次点焊在加劲筋上,要确保主筋与加劲筋相互垂直,不变形并在定位圈钢筋上焊接十字钢筋支撑。
同时安装吊装衬套、吊具。
钢筋笼制作过程中须严格控制钢筋笼接头安装质量,且钢筋接头必须错开布置,接头数不超过该断面钢筋总根数的50%。
当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时,钢筋笼加工应将两节钢筋笼节段在一起加工,当两节段钢筋笼加工完毕,将两节钢筋笼连接的直螺纹套筒用扳手拧开,将第一节钢筋笼吊至钢筋笼存放区存放;第三节钢筋笼的制作以第二节钢筋笼为基础进行制作,当第三节钢筋笼加工完毕,将第二、三节钢筋笼间的连接套筒拆开,吊装第二节钢筋笼至钢筋笼存放区存放;按照相同原理进行后序钢筋笼节段的加工。
钢筋笼分段加工制作完成后,存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按分节情况进行分类编号,并将钢筋笼垫高以免粘上泥土。
钢筋笼制作时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表 3-1所示。
表 3-1 钢筋笼制作时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
4 钢筋笼骨架的存放及安装
4.1 钢筋笼骨架存放
⑴钢筋骨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支撑箍处应设置等高垫木,防止钢筋骨架油污及水锈污染。
⑵钢筋骨架起吊时,吊机操作应平稳、缓慢,避免落钩时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冲击变形。
并对吊点处支撑环增“+”字或“△”支撑,防止吊点处骨架变形。
⑶起吊过程中不得造成钢筋笼产生残余变形。
4.2 钢筋笼的安装
钢筋笼加工完毕,成孔检验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笼的吊装施工。
为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每节钢筋笼采用采用多点起吊。
采用长吊绳小夹角的方法减小水平分力,起吊时顶端吊点采用钢筋笼专用吊具进行吊装,根部吊点采用二根吊绳进行吊装,吊点处设置弦形木吊垫与钢筋捆连。
先起吊顶部吊点,后起吊根部吊点,使平卧变为斜吊,根部离开地面时,顶端吊点迅速起吊到90。
后,拆除根部吊点及木垫垂直吊其入孔安装。
钢筋笼下放时需严格检查钢筋笼保护层,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在钢筋笼的接长、安放过程中,始终保持骨架垂直;钢筋笼接长时每节接长应保证垂直度满足要求,接头牢固可靠。
钢筋笼起吊后,按照长线法拼接的标记对位,使各钢筋的对准率达到95%以上,对于少数由于起吊钢筋笼变形引起的错位,可以用小型(1~3吨)手动葫芦牵引就位。
对于极少数错位严重的,无法进行丝扣对接,则可采用双面邦条
焊的焊接方法解决,双面邦条焊要求焊缝平整密实,焊缝长度符合规范规定,确保焊接强度质量与主筋等强度。
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孔壁,当下放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放。
钢筋笼安装到位后应采取适当措施将其固定,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5 声测管、注浆管安装
5.1钢筋笼按设计图纸绑扎成型后,在钢筋笼内侧圆周布置声测管、注浆管,各管路套丝后用管箍连接并加固焊牢,顶部接长至地面平齐。
5.2声测管安装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50‰,且接头处孔壁过渡圆顺光滑。
5.3注浆管采用在钢筋笼内侧均布。
底部按设计图连接形成压浆管路。
每个压浆管路底部安装有压浆器或套筒部件,应用橡胶套筒紧密包裹压浆管底的出浆孔,最后用塑料胶带把出浆口处双层至三层缠绕密封。
6 钢筋笼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
6.1因钢筋笼起吊单元较长,起重量较大,钢筋笼制造前需做如下设计制造工作:
⑴钢筋笼成型胎模设计制造。
⑵钢筋笼骨架节段长度划分。
内容包括:①根据存放、起吊需要确定支撑环的结构和具体位置;②确定临时支撑的设计和连接方法。
⑶钢筋笼起吊吊具设计。
⑷声测管、注浆管管路安装及连接细节设计。
6.2钢筋骨架宜采用两台吊机起吊,缓慢地将钢筋笼竖直,拆除上吊点以外各个支撑环和临时支撑,在工作人员的扶持下缓慢插入孔内待对位后与前一节钢筋笼对接。
6.3钢筋笼入孔前,应认真检查钢筋笼临时加劲角钢和十字撑是否拆除完毕,并注意不得将任何诸如角钢,短钢筋等铁件掉入孔内,以免钢筋笼受阻无法
安放至设计标高。
一旦不慎掉入,应打捞出后再下钢筋笼。
当钢筋笼下端接近护筒底口时,应放慢速度,并在操作人员的扶持下,对准孔中心缓慢下放,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造成塌孔而给二次清孔增加难度。
一旦发生钢筋笼骨架被卡,入孔困难时,应稍稍提起并转动骨架缓慢试探入孔,直到骨架下至设计标高。
6.4吊装时钢筋笼变形可能较大,使个别主筋脱落、错位,故钢筋笼下放时必须进行多次检查补焊,尽量减少在钢筋笼对接时发生主筋位置错位。
6.5 钢筋笼对接、绑焊工作量大,除了主筋对接外,各种测试管件需同时进行围焊对接,要确保所有管件焊接时的质量。
6.6 为了克服钢筋笼起吊的变形,宜采用多吊点起吊完成钢筋笼的吊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