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单位:xxx 姓名:xxx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人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将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创性。
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
2.广阔性。
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
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
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
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
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
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4.流畅性。
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如对问题的出现产生许多反应,则说明他的思维具有流畅力。
5.灵活性。
所谓灵活,即机智。
它要求人们多谋善断,主意多、点子多、办法也多,且能在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酿成最佳的方案。
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应变能力强,对问题能及时进行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追踪决策和随机处理。
总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高水平上实现的,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
它不仅存在于想象、灵感及潜意识活动之中,还普遍存在于联想、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形式之中,是一种集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等特征的综合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
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
例如,毕加索有一辆放在墙角很长时间的破旧的自行车。
有一天,
他对着这辆旧自行车凝视片刻,头脑里便浮现出一幅构思巧妙的艺术画面。
他立即动手,把自行车的坐垫和把手拆下来,重新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牛头:坐垫的前部是牛嘴巴,后部是牛额头,车把手则是两只牛角。
这两个原先破旧的自行车部件,换了个角度重新观察,便产生了新的形象,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一旦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现象,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因此我们观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目的、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
凡与自己这个“标准尺度”相符合的才是“对的”,“好的”,“美的”,凡与自己这个“标准尺度”相违背的便是“错的”,“坏的”“,丑的”。
这无疑会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定理。
实际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的禀赋不同,后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各自的心目中便都有一套由独具个性的观念、价值、情感等要素所组成的“标准尺度”。
但每个人却不应只在自己的独特世界里用自己的“标准尺度”去衡量万事万物,而应沉下心来,深刻认识自己,冲破“自我视角”,从“非我视角”看待万事万物。
从创新思维的领域来看,思维中的“自我视角”会使眼界狭窄,有害于创新思维。
而“非我视角”却能超越“自我”,不断地破除“自我”,充分发挥思维主体的“视角转换功能”,从他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能体谅和宽容与己相异的人、事、物,以开放的心灵接纳整个世界。
也只有打
破“个人自我”,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也同样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2.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决不是只有少数“天才”和科学家才具有的东西。
它存在于创造活动中,是思维发展过程中比较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突破性创新,即面对问题表现出一种思维突破。
如突破一般性思维的常规惯例,突破已有的陈腐观念和陈旧的理论框架,突破科学上的未知王国的层层设防,经过思维的创新,能够给出新概念、新判断、新假说、新思想,提出新的方法。
其实,人都具有直觉能力,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发挥出这种直觉能力。
只有当人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养成随时随地对万事万物作出应有的反应的习惯,思维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笔者认为,通过冥想与自我交谈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
首先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逻辑思维的束缚,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任由心灵探索辽阔的空间,任由幻想随意驰骋,让思维进入新的境界。
在冥想的过程中,把自己意识中的内容印入无意识的层面,使思维中潜伏的能量运作起来。
其次,应用“自我交谈”的方式,即自己对自己说话的方式,激发思维潜能。
因为人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脑中所思所想。
思维决定命运。
进行自我交谈时,反复对自己说的任何话都会决定自己的观念和自我形象,从而对行为发生影响。
3.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与艺术
创新思维有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为了打破思维枷锁、为了扩展思维视角、为了激发思维潜能,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1)运用质疑思维法。
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疑问,对每一种现象都有适当的反应,这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少差别,即思维能力极强或极弱的人都很罕见。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思维和知识方面却有明显的差距。
笛卡尔进一步认为,那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正确运用自己的天赋,他们犯了方法上的错误。
方法错了,思维的路径就错了。
因此,我们对万事万物都应运用质疑的方法。
质疑就是思考、思索。
人生疑问最重要,有疑便有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就会得到激励,个性也会在疑问中被一次次推向高潮,达到高超的境界。
(2)运用发散思维法。
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二是发散思维法。
发散式思维主要是通过社会思维的协同作用来体现的。
它可以有利于创新者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迅速升腾,从而产生有效的创造性思维结果,又可以使创造个体在社会思维的协同下,使创造激情、创造冲动、创造智能达到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效果。
所以,发散式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与艺术。
(3)运用直觉思维法。
直觉是一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种自我判断性思维,是个人或集体实践经验的升华。
直觉思维也可理解为直接得出思维结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某一创造性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先从粗略的思索中寻找明智的思路,从模糊的印象出发导出清晰的思维,进而从含蓄趣于明朗,从紊乱归诸条理。
这主要是靠直觉思维。
在大量的案例中,有许多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往往都是先抓住思路,顺藤摸瓜,最终才能解决问题,这也靠直觉的启示。
这种启示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思维发展的全过程。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对全局有启发的关键,在记忆中留下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加以调整、联系、改造、发展,那么就能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断。
直觉思维总是突如其来,瞬息即逝的,我们应在念头产生的一瞬间,机敏地捕捉它,这是至关重要的。
运用直觉思维方法和艺术,思维将会变得十分敏捷,思维会自由奔放、畅通无阻。
创新者运用直觉思维方法与艺术,必须善于学习,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累创新工作经验。
也只有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包括相关的知识背景、经验积累以及对问题的特定感受,才能获得正确的直觉。
(4)运用调动潜意识思维法。
调动潜意识法,就是根据人脑存有的大量潜意识功能及基本创造过程中的突破作用,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显意识去冲击、刺激和诱导潜意识,实现突破创新,获得一举成功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它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运用潜意
识、发挥潜思维功能、开发人脑潜在的智能。
运用调动潜意识法首先要选定明确的目标,依靠显意识去收集、筛选信息,论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并对相关信息纵横交叉组合。
信息密度越大,显态功能和潜态功能交流的信息量就越大,发挥潜功能的效率就越高。
其次,科学有效地运用联想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潜意识,更多地开发人脑潜在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