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答: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1.(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1分)答:(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土怎样的精神?(2分)答: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霜,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第二句中的“侵”字,很传神,你认为妙在何处?(2分)答:(2)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答: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答:1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注:《梅花落》,一曲名。
7.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分)8.诗歌三四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
(2分)答:⑵概括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分)答: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
7、填空(2分)诗中第一、二句的“满”和“”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在第四句中,根据绝句的押韵和古诗的内容,从“啼、鸣、叫”选入一个词填入原文中,应为。
8、第三句中“留连”用的好,请赏析其妙处.(2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1)从词的上片看,塞下风景之“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的“白发”,征夫的“泪”隐含着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书所见叶绍翁(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促织①,蟋蟀。
7、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⑴诗作第三句中的“挑”字很传神,试作简要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②槎(chá):这里指简易的木桥。
1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述出来。
1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12.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答: 13. 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分)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的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分)答:7.“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蕴含着词人哪些思想情感?(2分)答:参考答案:《春山月夜》(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访城西友人别墅》1.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2.符合题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秋日行村路》(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分,意思对即给分)(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2分,意思对即给分)《旅夜书怀》(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春雪》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早行》1.孤独,寂寞2.用星斗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用星斗分外明亮以及“草虫鸣”反衬诗人出行之早。
(答出一点即可)《书院二小松》⑴数粒、二尺。
(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的“明起”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主题。
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
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
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
“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
在诗人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
《从军行》⑴(1分)裂、折⑵(2分)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
《玉阶怨》⑴(2分)“侵”字传神地写出了秋霜浓重的月夜,主人公伫立在台阶上,凝神关注,以致被露水浸湿了丝袜的状态。
⑵(2分)诗歌塑造了一个望穿秋眼、热切盼望远方的亲人归来的妇女形象。
《东栏梨花》11.(2分)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12.(2分)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塞上听吹笛》7.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将色和香洒满天山。
8.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送友人》11.(1)(2分)诗人秋夜登山临水,望见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月亮射出清冷的寒光,更令人凛然生寒。
(2)(2分)表达了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或离愁)。
《江畔独步寻花》7、压啼8、“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1分),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1分)《夜书所见》7、⑴(2分)“挑”是细节描写,写出了儿童精挑细翻的状态以及儿童的惊喜兴奋之情。
⑵(1分)羁旅乡思之情。
《琅玡溪》1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而流等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