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6T09:54:52.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张爱玲[导读] 有文献报道,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2]。
张爱玲(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赣榆 2221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317-02【摘要】本文通过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适时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护理
白血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细胞的异常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同时广泛浸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组织器官浸润症状。
患者发病到确诊,心理都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恐俱、悲观、焦虑、抑郁、绝望等。
加之白血病的基础治疗目前主要以化疗为主,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身心极度痛苦,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职业、经历和心理需求等有效地展开心理护理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8±0.5)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均经临床确诊为白血病。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
白病血患者在未确诊时,大多紧张焦虑,既想了解病情,又害怕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思想负担较重,并伴随着侥幸心理。
一旦确诊后,就会困惧怕疼痛和死亡而感到恐惧、忧郁、紧张、情绪低落,精神错乱,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患者住院后与社会隔绝,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复杂的仪器设备,听不懂的医学术语,无疑会引起患者心理更加激烈的反应,尤其对自己疾病的变化更为关心,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并能获得好的治疗和护理,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及住院规则、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减轻患者恐惧心理。
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恐惧表示理解并给予正面的指导。
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用和蔼可亲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做到精神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注意情绪变化,对患者表示同情与理解,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而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给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患者一经确诊为白血病,大多数患者对未来焦虑不安、消极,已婚患者对今后的生活尤其是能否维持幸福的婚姻感到悲观,害怕被对方抛弃;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部分白血病患者经几个化疗疗程后,临床疗效缓解较慢或者病情愈重,逐渐对化疗产生怀疑并失去信心。
既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拖累亲人,表现为孤独自卑,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与人交往,甚至自暴自弃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与精神鼓励,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教育说服,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向患者介绍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新进展及通过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例,适当条件下,可安排成功病例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让患者了解急性白血病的可治性,及疾病斗争的积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治疗和护理上要密切配合,并解释化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软食,禁食辛辣,生冷,硬,带刺的食物。
防止药液外渗,注意口腔清洁,根据口腔的酸碱度选择漱口液漱口,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受凉,避免剧烈活动和头部外伤。
白细胞低时易发生感染,应听从医生的安排,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必要时进隔离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3、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1]建立患者-医护-家庭-社会的信息桥梁,开展心理护理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中要一环,是对患者的间接治疗,通过对患者家属与医护的密切配合,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使患者能得到系统完整的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
白血病患者因病程相对较长,家属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此时我们医护人员应以身作则,以细心、耐心、真诚、热情打动家属,让家属自然地融入到救治工作中来。
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我时化疗的重要性,帮助其消除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顺从性,调动患者与们应该正确引导,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得过分难过,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
使患者能在积极、轻松的环境中配合治。
4、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而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巨额的医疗费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同时化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大,多次注射常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
其生理上的不适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不良情绪的产生也随之出现或加重,再加上化疗药物的昂贵价格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的出血和感染的治疗均需相当的费用,都会加大、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情感抑郁。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从疗效与副作用两方面的利害关系说明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对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如发生脱发,特别是女性患者,心理负担很重,必要时给予戴帽子或假发,使其顺利渡过治疗期的困难。
由于疾病给家庭经济影响而负疚的患者,使其认识到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和支持,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总之,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多地应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轻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及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有文献报道,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2]。
参考文献
[1]杨莉,郑谊晶.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4-65.
[2]周英,尤黎明.急性白血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