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

使每一个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与机会
凯兴斯泰纳理想的公民
01 具有关于国家职责的知识,了解国家的任务 02 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技术的能力 03 具备国家要求的道德品质(公民的关键),热爱
祖国,愿意为国家服务
公民教育的对象与目的
全体国民
对象 目的
培养一种甘于为他人、为社 会服务的有用的国家公民
对当时的学校剖析
职业训练
使学生具备社会岗 位所要求的基本素 质和技能 如:劳作课程、劳 作训练
03
能力培养
公民能力培养指作为公民 所应具有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如: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 培养、有逻辑组织的课程 与启发想象的教材
反 思
03



反思与借鉴
◆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
如:江苏省于3月28日颁发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 育的指导意见》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
CONTENT
01 人物简介 02 公民教育思想 03 反思与借鉴
人 物
01


人物简介:凯兴斯泰纳
乔治·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德国教育 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877年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并兼修教育学和哲学,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校长、督学,并任慕尼黑市教育局 长25年。退休后,以名誉讲座名义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 等课程约13年。法、英、美等国都曾争聘他讲学。
主要贡献|思想:创办劳作学校、劳作教育思想、公民教育思想

民 02
教 育 思 想
凯兴斯泰纳理想的国家
国家应该是“法治和文化的国家”来自能够满足人们的一些 最基本的生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如安全、社交、自由等
这种国家的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纯粹的“社会良心”上, 这里的“社会良心”指的是:是能让各阶级的人们都心满 意足, 人们心甘情愿地奉行一切社会规则。
有助于走向普职融合
谢谢!
当时德国中学是死记 忆知识的教育
当时国民学校忽视儿 童实践兴趣的培养
当时职业学校只专 注于技能的培养
提出应该用劳作学校代替旧的学校, 在劳作学校里, 或 用新的内容,或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实现公民教育 的目的。
公民教育的内容
01
02
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 知识的教育是公民教 育的基础和准备 如:劳动集体
相关主题